《剑歌》
时间: 2025-01-02 08:14:57
炎帝世系伤中绝,芒芒国恨何时雪?
世无平权只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
侠骨棱嶒傲九州,不信太刚刚则折。
血染斑斑已化碧,汉王诛暴由三尺。
五胡乱晋南北分,衣冠文弱难辞责。
君不见剑气棱棱贯斗牛?
胸中了了旧恩仇?
锋芒未露已惊世,养晦京华几度秋。
一匣深藏不露锋,知音落落世难逢。
空山一夜惊风雨,跃跃沉吟欲化龙。
宝光闪闪惊四座,九天白日暗无色。
按剑相顾读史书,书中误国多奸贼。
中原忽化牧羊场,咄咄腥风吹禹域。
除却干将与莫邪,世界伊谁开暗黑。
斩尽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职。
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 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剑歌》
炎帝世系伤中绝,芒芒国恨何时雪?
世无平权只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
侠骨棱嶒傲九州,不信太刚刚则折。
血染斑斑已化碧,汉王诛暴由三尺。
五胡乱晋南北分,衣冠文弱难辞责。
君不见剑气棱棱贯斗牛?胸中了了旧恩仇?
锋芒未露已惊世,养晦京华几度秋。
一匣深藏不露锋,知音落落世难逢。
空山一夜惊风雨,跃跃沉吟欲化龙。
宝光闪闪惊四座,九天白日暗无色。
按剑相顾读史书,书中误国多奸贼。
中原忽化牧羊场,咄咄腥风吹禹域。
除却干将与莫邪,世界伊谁开暗黑。
斩尽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职。
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民族苦难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人感叹炎帝的后代为何至今未得平安,国仇家恨何时才能得到解决。诗中指出,社会上只存在强者的权力,平等的声音被压制,谈到兴亡时,心中愤怒如同欲裂一般。千金购得宝剑,公理不依靠刀剑,而是看重理智。生命在此时变得轻如鸿毛,只有在此刻才能显露出英雄本色。饥饿时想要吞噬仇敌的头颅,渴望时想要饮尽敌人的血。侠义之士在九州之间傲然屹立,若太过刚强则容易折断。血染的剑已变成碧色,汉王用三尺剑惩治暴徒。五胡乱华,南北分裂,文弱的衣冠难辞其责。你难道没有看到剑气如虹贯穿斗牛吗?心中明白旧恩旧仇?锋芒未露已惊世人,隐忍在京华中经历了多少秋冬。一把剑深藏未显锋芒,知音难寻世间稀有。空山一夜风雨惊醒,跃跃欲化的吟唱如同龙。宝光闪耀,震惊四座,白日无光暗淡无色。按剑对视阅读史书,书中充满误国的奸贼。中原大地不再是昔日繁华,腥风血雨吹遍大地。除去干将与莫邪,世间还有谁能驱散黑暗?斩尽妖魔百鬼隐藏,清明天下乃是本职。他年成败得失不在乎,只要凭借铁血精神报效祖国。
注释
- 炎帝世系:指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诗人感慨其后代仍在遭受苦难。
- 芒芒国恨:形容祖国的仇恨深重,何时才能得到报复与解脱。
- 公理不恃恃赤铁:公理并不依赖于剑与铁,强调道义的问题。
- 侠骨棱嶒:形容侠士的骨骼坚硬,意志坚定。
- 干将与莫邪:古代著名的两把剑,象征着勇敢与正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秋瑾,清末女诗人、革命家,生于1875年,浙江人。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和革命先驱,积极参与反清起义,主张女性解放和国家独立。她的诗歌多表现出激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创作背景
《剑歌》创作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危机四伏之际,外有列强侵略,内有腐败统治,秋瑾以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及对英雄气概的赞美,激励人们奋发图强。
诗歌鉴赏
《剑歌》是一首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展现了诗人秋瑾激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就以“炎帝世系伤中绝,芒芒国恨何时雪?”引入,直接触及民族的伤痛与仇恨,表明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接着,诗人通过对比“世无平权只强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强权的肆虐让个人的声音无从发出。
诗中“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更是明确地指出,真正的公理不应依靠武力,而是应建立在正义与道德之上。这种对力量与道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中间部分,诗人描绘了侠士的形象,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侠骨棱嶒傲九州”显示了侠士在国家困境中的坚定立场,而“血染斑斑已化碧”则是对血与牺牲的深刻反思。最后,诗人以“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结束,强调了为国献身的豪情。整首诗通过铿锵有力的语句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爱国、斗争与理想的强烈情感,令人心潮澎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炎帝世系伤中绝:提到炎帝后代的苦难,表现出对民族历史的思考。
- 芒芒国恨何时雪:表达对国仇的痛苦感受,渴望复仇。
- 世无平权只强权: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强调强权压迫。
- 话到兴亡眦欲裂:对历史的痛心与无奈,感情强烈。
- 千金市得宝剑来:指用金钱换取武器,象征对抗压迫的决心。
- 公理不恃恃赤铁:理想不应依赖武力,强调理智和道德。
-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的死生轻如鸿毛,表现出对生命的洒脱。
- 人生到此方英杰:在国家危难时刻,才显现出真正的英雄。
- 饥时欲啖仇人头:表现出对仇敌的极度仇恨。
- 渴时欲饮匈奴血:渴望为国复仇,表达激烈的爱国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 比喻:如“侠骨棱嶒”形象化了侠士的坚韧与豪情。
- 排比:如“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增强了情感的强烈程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秋瑾展现了她对理想与道义的追求,强调了为国捐躯的豪情,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象征着力量、正义和对抗压迫的勇气。
- 侠士:代表了理想中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忠诚与勇敢。
- 国恨:象征着历史的悲痛与民族的苦难。
- 血:象征着牺牲与斗争,表达人们不屈的精神。
- 鸿毛:用以比喻生命的轻盈,强调对生死的看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炎帝”指的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 A. 汉族
- B. 蒙古族
- C. 华夏民族
- D. 满族
-
诗人认为真正的公理应依赖什么?
- A. 武力
- B. 道德
- C. 财富
- D. 权力
-
诗中提到的“侠骨棱嶒”是指什么?
- A. 侠士的坚韧
- B. 剑的锋利
- C. 国家力量
- D. 个人的勇气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词》:同样表达了秋瑾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
- 《满江红·写怀》:岳飞的作品,表达了相似的爱国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剑歌》在情感表达上皆含有思乡之情,但《剑歌》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呼喊,表现出时代的紧迫感。
参考资料
- 《秋瑾诗文集》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