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遯山人归蜀》

时间: 2025-01-01 13:16:07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何遯山人归蜀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入树林,树木变得翠绿,孩子们朝着柴门望去。远处的山谷中,杜鹃鸟在鸣叫,前面的山上,来自蜀地的客人正在归来。回到家乡,恰好遇见燕子归来,刚下马就洗去征战的衣服。整天在水边闲坐,想必已经停止了忙碌的生活。


注释

字词注释

  • :隐居、退隐。
  • 杜鹃:一种鸟,常常在春天鸣叫,寓意思乡。
  • 社燕:指的是燕子,春天回来的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团圆。
  • :洗,清洗。
  • 息机:停止忙碌,安静下来。

典故解析

  • 杜鹃:在古诗中,杜鹃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有“杜鹃啼血”的说法,暗示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 社燕:燕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春天和希望,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溪,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隐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乡情。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上受王维、孟浩然影响,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隐居生活之际,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寄托了对朋友归乡的祝福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送何遯山人归蜀》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借春风、杜鹃、燕子等自然景象,传达了对归乡友人的祝福与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开篇“春风入树绿”,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童稚望柴扉”则描绘了农村孩子对归家的期待,充满童趣与纯真。

接着,诗人通过“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展现了归乡的喜悦,杜鹃鸟的鸣叫仿佛在为归人送行,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则表达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似乎在说,归来后应当放下世俗的纷扰,享受宁静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田园诗风格。诗中的意象清新而富有生机,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归隐自然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风入树绿:春风吹拂,树木变得翠绿,暗示春天的来临与生机勃勃的自然。
  2. 童稚望柴扉:孩子们因春天的到来而期待归人,表现出一种无邪的童趣。
  3. 远壑杜鹃响:远处的山谷中杜鹃鸟在欢唱,增添了诗的音律美和情感的层次。
  4. 前山蜀客归:蜀地的旅人归来,表达了对归乡的喜悦与期待。
  5. 到家逢社燕:归家时恰逢燕子返回,象征春天与团聚的美好。
  6. 下马澣征衣:刚下马就洗去身上的征战衣物,象征着告别过去的旅途,回归宁静的生活。
  7. 终日自临水:整日待在水边,表现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8. 应知已息机:暗示已知生活应当停止繁忙,享受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风与树木的描写,表现春天的气息。
  • 拟人:杜鹃鸟的鸣叫赋予了自然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 对仗:如“童稚望柴扉”与“远壑杜鹃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归乡友人的祝福,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自然,反映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春天的重生与美好。
  • 杜鹃:寓意思乡与牵挂,常常引发游子的乡愁。
  • 社燕:象征团圆与新生,反映春天的到来。
  • 流水:代表宁静与安逸,表现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鹃”主要象征什么? a) 思乡
    b) 喜悦
    c) 友谊

  2.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繁忙
    b) 宁静
    c) 旅行

  3. “春风入树绿”中“绿”字的意象主要表现什么? a) 生命力
    b) 悲伤
    c) 失落

答案

  1. a) 思乡
  2. b) 宁静
  3. a) 生命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梅尧臣的《送何遯山人归蜀》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归乡与宁静,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描绘隐逸生活的孤独与美。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梅尧臣诗集》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