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知堂》

时间: 2025-01-01 13:14:10

履道坊中白家宅,五桥庄北晋公堂。

昔年二老曾相乐,今日五知名独光。

举事是非都不问,接花寺节暂能忙。

清尊雅曲易为厌,自有图书列在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履道坊中白家宅,五桥庄北晋公堂。
昔年二老曾相乐,今日五知名独光。
举事是非都不问,接花寺节暂能忙。
清尊雅曲易为厌,自有图书列在傍。

白话文翻译:

在履道坊中的白家宅,第五桥庄北边是晋公的堂屋。
曾经两位老人一起欢聚,而如今只有“五知”名声独自闪耀。
事情的对错我都不去问,接待花寺的节日偶尔也能忙碌。
清酒与雅乐容易让人厌倦,书籍自然摆放在一旁。

注释:

字词注释:

  1. 履道坊:地名,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坊。
  2. 白家宅:白家的住宅,可能是指某个知名家族的居所。
  3. 五桥庄:地名,指的是某个庄园或村落的位置。
  4. 晋公堂:指晋公的堂屋,是一种尊称,可能是某个历史人物的居所。
  5. 五知:可能指的是某种文化或知识的象征。
  6. 接花寺节:指与花有关的节日,可能是某个宗教或民间节庆。
  7. 清尊:指清酒的酒杯,雅曲则是高雅的音乐。

典故解析:
“昔年二老曾相乐”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对知名的长者,象征着友谊与相聚时光。“五知”则有可能是指某种学问或道德的象征,表达对于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尤其以山水田园诗为人所知,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哲理,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回忆往昔美好时光的基础上写成,反映出对友谊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二老”与“五知”,可能是对诗人自身经历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展望。

诗歌鉴赏:

《五知堂》是梅尧臣以怀旧的笔触,描绘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生活情境。诗中通过对“昔年二老”的回忆,表达出人事无常的感慨,只有“今日五知”仍在,突显出知识与文化的持久魅力。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淡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清酒与雅乐的结合,既体现出生活的雅致,也暗示了对世俗繁忙的厌倦。诗歌的最后一句“自有图书列在傍”,则是对知识的珍重,表明了尽管生活中有诸多纷扰,书籍作为精神寄托,始终陪伴着诗人。

总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往昔的怀念,更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展现了梅尧臣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文化知识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履道坊中白家宅:描绘了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暗示着与白家相关的历史与故事。
  2. 五桥庄北晋公堂:进一步明确了场景,晋公堂可能是一个有名的地方,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3. 昔年二老曾相乐:追忆曾经二位长者的欢聚,传递了一种温馨的情感。
  4. 今日五知名独光:对比往昔与现在,突出知识的持久性。
  5. 举事是非都不问:表明诗人对世事纷扰的淡然态度。
  6. 接花寺节暂能忙:暗示了一种偶尔的生活忙碌,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照。
  7. 清尊雅曲易为厌:表达了对高雅事物的审美疲劳。
  8. 自有图书列在傍:表明书籍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依托。

修辞手法:

  1.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昔年二老”与“今日五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2. 比喻:将“清尊雅曲”比作生活的消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3. 意象:使用“图书”作为知识的象征,表达了对文化的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友谊与知识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淡然而高雅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家宅:象征着家族与历史。
  2. 五桥庄:代表着美好的乡村生活。
  3. 二老:象征着友谊与过往的美好时光。
  4. 五知:象征着知识与智慧。
  5. 清尊雅曲:象征着高雅的生活与艺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昔年二老”指的是?
    A. 两位青年
    B. 两位长者
    C. 两位小孩

  2. “五知”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知识
    C. 权力

  3. 诗人对“清尊雅曲”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厌倦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渔舟唱晚》王维: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梅尧臣的《五知堂》更为内敛,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与文化的积累,而李白则是放纵豪情,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