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 题罗镜泉“琼台梦月图”》
时间: 2025-01-19 20:08: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枕函睡蝶,化瘦影飞来,晚凉琼岛。
乱山翠绕。记当年倦旅,石梁慵眺。
梦入天台,不辨云深路窈。
镜波照正月满兔辉,风露寒峭。
芳事知未了。有洞开桃花,对人含笑。
佩环韵悄。听霓裳夜咏,玉真归早。
怨煞溪流,暗促霜华鬓老。
卧游到。问苍苔可留鸿爪。
白话文翻译:
我在枕边梦见蝴蝶,化作细小的影子飞来,
晚风中,琼岛显得格外清凉。
群山环绕,记得当年疲惫的旅途,在石梁上懒懒地眺望。
梦中来到天台,不知云深的路有多窈窕。
镜面水波映照着正月的明月,兔子的光辉在闪烁,风露中透着寒意。
芳香的事情还未结束,桃花在洞口绽放,正对着人儿含笑。
佩环声轻柔,听霓裳的夜晚歌唱,玉真早已归去。
怨恨溪水流淌,暗中催促着霜华使我的鬓发变白。
我卧游于此,问那苍苔是否能留住鸿爪的痕迹。
注释:
- 枕函:即枕头,指梦境。
- 琼岛:比喻美丽的地方,此处指清凉的环境。
- 倦旅:疲倦的旅程。
- 天台:应指天台山,寓意高远的地方。
- 镜波:形容水面如镜,波光粼粼。
- 桃花:象征春天和美好的事物。
- 佩环:古代女子佩戴的装饰品,象征美丽和婉约。
- 霓裳:指华美的衣裳,通常与音乐和舞蹈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我佩,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丽雅致,作品常蕴含哲理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某次旅行后,思绪涌动,感慨人生的无常与美好。诗中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扫花游》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枕函睡蝶”引入梦境,营造出一种恍惚的氛围,接着描绘晚凉琼岛的景象,展现出清雅的自然风光。诗人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回忆起倦旅中的懒散和无奈,流露出一种对过去的思念。
中间部分“梦入天台,不辨云深路窈”,展现出一种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感觉,正如人生的道路常常曲折而难以预测。接着,诗人通过“镜波照正月满兔辉”描绘出一幅月明水照的美丽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活的感慨,提到“芳事知未了”,暗示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依然在继续,而“佩环韵悄”则使人感受到一种细腻的情感,仿佛在倾听夜晚的歌声,令人沉醉。最后以“问苍苔可留鸿爪”收尾,既有追忆的意味,又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忧虑,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枕函睡蝶,化瘦影飞来:描绘梦境的轻盈,蝴蝶象征美好,睡梦中显得轻盈。
- 晚凉琼岛:晚风中的琼岛,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
- 记当年倦旅,石梁慵眺:回忆往昔旅途的疲惫,不由自主地感到懒散。
- 梦入天台,不辨云深路窈:梦境的迷茫,不知去往何处。
- 镜波照正月满兔辉:水面如镜,映照月光,营造出静谧的美感。
- 芳事知未了:生活中的美好尚未结束。
- 对人含笑:桃花对着人微笑,象征着温暖和希望。
- 怨煞溪流,暗促霜华鬓老: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怨恨,感叹岁月的无情。
- 问苍苔可留鸿爪:对往事的留恋,想要留住美好的痕迹。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枕函睡蝶”,将梦境比作蝴蝶,轻盈而美丽。
- 拟人:桃花“对人含笑”,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言语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往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哲理。
意象分析:
- 蝴蝶:象征美好和青春,代表着梦境和幻想。
- 琼岛:美丽的意象,象征宁静和清凉。
- 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新生和希望。
- 月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苍苔:象征时间的积淀与生命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晚凉琼岛”指的是: A. 一处美丽的地方
B. 诗人的家乡
C. 诗人的梦境 -
诗中“梦入天台,不辨云深路窈”的意思是: A. 梦境清晰可见
B. 迷失在梦中的路途
C. 轻松愉快的旅程 -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主要体现在: A. 对桃花的描绘
B. 对溪水的怨恨
C. 对蝴蝶的想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扫花游》: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象,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对江水和月光的描绘,情感更为浓烈;而《扫花游》则通过梦境和回忆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