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虚飘飘》

时间: 2025-01-01 19:08:36

虚飘飘,虚飘飘。

风寒飘絮浪,春暖履冰桥。

势缓霜垂霰,声乾叶下条。

雨中沤点没流水,风里綵云铺远霄。

虚飘飘,比时光影犹坚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虚飘飘,虚飘飘。风寒飘絮浪,春暖履冰桥。势缓霜垂霰,声乾叶下条。雨中沤点没流水,风里綵云铺远霄。虚飘飘,比时光影犹坚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轻盈飘渺的状态,像是随风而动的絮状物,或者是在春天温暖的气息中走在冰上的桥。寒霜慢慢地挂在树枝上,秋叶在干燥的空气中轻轻落下。雨水中点滴的声音消失在流水中,风里彩云铺展在遥远的天空。整体而言,这种虚幻的状态,似乎比时间的影子更加坚固牢靠。

注释:

  • 虚飘飘:形容事物轻盈而不稳固,像风中的絮状物。
  • 飘絮浪:比喻随风飘舞的絮,给人一种轻柔而不真实的感觉。
  • 履冰桥:在春天的暖阳下,走在冰桥上,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寒冷的对比。
  • 霜垂霰:霜挂在枝头,霰是小冰珠,描绘了寒冷的天气。
  • 声乾叶下条:干燥的叶子在轻风中沙沙作响,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 沤点:雨滴落下的声音,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 綵云铺远霄:彩色的云彩在远空中展开,象征着美丽的景象。
  • 时光影犹坚牢:时间的影子虽然虚幻,但却比实际的事物更加牢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淳夫,北宋词人,擅长词作,以清丽婉约见称,代表作有《鹊桥仙》等。其作品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代。秦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虚幻之美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和虚飘飘》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时间与存在之间的微妙关系。开篇“虚飘飘”便设定了整体的基调,轻盈而虚幻。接下来的景象如“风寒飘絮浪”,“春暖履冰桥”则呈现了自然的变幻与人心的脆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秋冬的寒意与春日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下文中,“雨中沤点没流水,风里綵云铺远霄”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流动与变化的美,雨滴与流水的结合,体现了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而最后一句“虚飘飘,比时光影犹坚牢”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时间的思考,仿佛在说,尽管一切都在变化,但某种意义上的虚幻却比现实更加真实与坚固。

这首诗中,秦观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情感,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思融为一体,展现了他超然的审美观与思考深度,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虚飘飘,虚飘飘”:开头的重复,强调了轻盈与虚幻的主题。
    • “风寒飘絮浪”:描绘了寒风中飘荡的絮,传达了一种孤独感。
    • “春暖履冰桥”:春天的温暖与冰的冷峻形成对比,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 “势缓霜垂霰”:慢慢降落的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声乾叶下条”:描写秋天的寂静与孤独。
    • “雨中沤点没流水”:雨滴声与流水结合,表现了自然的和谐。
    • “风里綵云铺远霄”:彩云蔚为壮观,展现美丽的自然景象。
    • “虚飘飘,比时光影犹坚牢”:总结全诗,强调虚幻的坚韧与真实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虚飘飘”比喻事物的轻盈与无根。
    • 拟人:通过声音与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诗更生动。
    • 对仗:如“风寒飘絮浪,春暖履冰桥”,形成和谐的音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时间与存在的虚幻性,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永恒之美,表达了对生命短暂、自然变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虚飘飘:象征轻盈而不稳定的状态。
  • 飘絮: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暗示柔美而易逝的事物。
  • 霜与霰:代表寒冷,象征生命中的挑战与艰难。
  • 雨与云:象征变化与流动,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虚飘飘”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稳定
    • B. 轻盈与虚幻
    • C. 坚固
    • D. 沉重
  2. “春暖履冰桥”中的冰桥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坚韧
    • B. 生命的脆弱
    • C. 时间的流逝
    • D. 自然的力量
  3. 诗中提到的“雨中沤点没流水”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雨滴的声音
    • B. 流水的快速
    • C. 雨后的宁静
    • D. 风的猛烈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秦观的《和虚飘飘》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侧重于对虚幻与时间的思考,后者则强调对生活的豪放与及时行乐。两者在表现手法上截然不同,但都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
  • 《秦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