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
作者:秦观 〔宋代〕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
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
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白话文翻译:
昨夜饮酒至醉,今晨醒来清醒无梦,愁苦地倚着栏杆。
露水轻轻滴落,天气显得有些寒冷。雨打在芙蓉花上,泪水似乎也未曾干。
佳人离去后音信全无,心情忧愁得瘦得难以忍受。
明亮的月光无缘无故洒下,已悄然过了那红楼的十二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酒醒:醒酒,指从醉酒状态恢复过来。
- 清无梦:清醒而没有梦境,形容心情清晰。
- 愁倚阑干:愁苦地倚靠在栏杆上。
- 露滴轻寒:露水轻轻地滴落,带来一丝寒意。
- 雨打芙蓉:雨水打在芙蓉花上,表达伤感。
- 音尘悄:音信全无,联系断绝。
- 瘦尽难拚:因思念而消瘦,难以忍受。
- 红楼十二间:指的是美丽的女子所居住的地方,象征美好回忆。
典故解析:
“红楼”在古代常用来指代美丽的女子或佳人府邸,具有浓厚的文化象征。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擅长婉约词。其词风清丽、柔婉,情感细腻,常表现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秦观经历了爱情的离别,心中充满惆怅之际,反映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体现了词人对爱情的深刻感受与思考。开篇以“夜来酒醒清无梦”引入,表现出词人在经历了一夜的饮酒之后,醒来的孤独和清醒,内心却充满了愁苦。这种清醒与无梦的状态,象征着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深切怀念。
词中的“愁倚阑干”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倚靠在栏杆上,眼前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接着,“露滴轻寒”和“雨打芙蓉泪不干”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映衬出词人内心的悲伤与绝望。雨打芙蓉,象征着泪水的无尽,表明对佳人深切的思念与愁苦。
后面的“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佳人远去后,音信全无,词人感到无比的孤独,甚至因思念而消瘦,难以忍受。最后一句“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在无尽的思念中,明月照耀着空荡荡的红楼,暗示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已然逝去,令人感到无比惆怅。
整首词以“酒醒”开篇,承载着对过去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秦观卓越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来酒醒清无梦:昨夜饮酒,今晨醒来,清醒却没有梦境,暗示内心的清晰与孤独。
- 愁倚阑干:因思念而愁苦,倚靠在栏杆上,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姿态。
- 露滴轻寒:露水轻轻滴落,天气显得寒冷,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 雨打芙蓉泪不干:雨水打在芙蓉花上,似乎与泪水相互交融,传达出深切的哀伤。
- 佳人别后音尘悄:佳人离去后,音信全无,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期待。
- 瘦尽难拚:因思念而消瘦,难以忍受,情感愈加沉重。
- 明月无端:明亮的月光无缘无故洒下,暗示着无尽的思念。
- 已过红楼十二间:指代美丽的女子的居所,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已然逝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打芙蓉”比作泪水,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露水与雨水仿佛有情感,增强了自然界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使词句更加和谐,提升了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酒醒后的孤独与悲伤,表达了词人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思念与无奈,展现了浓厚的离愁别绪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欢愉与放纵,也反映内心的苦闷。
- 露:象征清冷与凄凉,传达出孤独感。
- 雨:代表悲伤,打在花上,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照耀着空荡的红楼。
- 红楼:象征美好的回忆,寄托着对恋人的深情。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怀念的氛围,传达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对失去的惋惜,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来酒醒清无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愉
B. 孤独与思念
C. 无聊 -
“雨打芙蓉泪不干”中的“芙蓉”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伤心的情感
C. 自然的美 -
词中提到的“明月无端”暗示了什么? A. 明亮的夜晚
B. 无尽的思念
C. 过去的美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
- 周邦彦《兰陵王》:抒发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对比:
- 秦观与李清照:两位词人都擅长表达内心深刻的情感,秦观的词注重婉约与细腻,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情感的直接与强烈。
通过对比两者的作品,可以看到同样的主题在不同风格下的独特表现,展现了宋代词坛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