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月一痕白,鸡鸣星欲稀。
朱栏人乍出,渔榜夜初归。
戍鼓有余响,林鸦无数飞。
青山在天末,长揖谢玄晖。
白话文翻译:
残月如一条细白的痕迹,鸡鸣声中星光逐渐稀少。
红色栏杆旁,行人刚刚走出,渔夫的船舶刚刚归来。
戍楼的鼓声余音袅袅,树林中的乌鸦成群飞起。
远处的青山在天边,向它行礼告别晨曦的光辉。
注释:
- 残月:指的是弯曲的月亮,象征着夜晚的尽头。
- 鸡鸣:鸡叫声,标志着清晨的来临。
- 朱栏:红色的栏杆,可能是指某个庭院或栈道。
- 渔榜:指的是渔夫的船只,象征着夜间的捕鱼活动。
- 戍鼓:守卫的鼓声,通常在边关或城门听到,用以报时或警示。
- 林鸦:林间的乌鸦,常常用作象征孤独和离别。
- 青山:远处的山,代表自然的永恒与宁静。
- 谢玄晖:指向晨光告别,表达对新一天到来的期待。
典故解析:
“青山在天末”:青山常常象征着长久、坚固的事物;“谢玄晖”中的“玄晖”意指清晨的光辉,寓意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汉苍,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晨曦初现时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及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晓行铜陵道中》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开篇“残月一痕白”,在月光的映衬下,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清晨氛围。接着“鸡鸣星欲稀”,鸡鸣声响起,标志着新一天的来临,星星逐渐消失,暗示着夜的结束与日的开始。
“朱栏人乍出,渔榜夜初归”,此句描绘了人们在早晨的活动,栏杆旁的人刚刚走出,渔夫们也在夜间结束后返回,体现出生活的气息与人间的繁忙。“戍鼓有余响,林鸦无数飞”,鼓声余音袅袅,乌鸦成群飞起,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富有生气的场景,表现出清晨的喧嚣与生动。
最后两句“青山在天末,长揖谢玄晖”则是对远方青山的仰望与对晨光的致敬,表达了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晨景图,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残月一痕白”:描绘了清晨残月的美丽,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鸡鸣星欲稀”:鸡鸣声中,星星逐渐消失,表现出新一天的来临。
- “朱栏人乍出”:人们开始活动,体现出生活的气息。
- “渔榜夜初归”:渔夫返回,象征着夜晚结束与生活的继续。
- “戍鼓有余响”:鼓声的余音,表明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延续。
- “林鸦无数飞”:乌鸦的飞起,传达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 “青山在天末”:远方的青山,象征着永恒与希望。
- “长揖谢玄晖”:对晨光的致敬,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使景物生动起来。
-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清晨美景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 残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新生的开始。
- 鸡鸣:象征着生活的开始与希望的来临。
- 朱栏:代表人们的生活空间,营造出一种亲切感。
- 渔榜:象征着勤劳与收获,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青山:象征着永恒、坚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月一痕白”中的“白”指代什么?
- A. 月亮的颜色
- B. 清晨的光辉
- C. 人的衣服
- D. 雪的颜色
-
“鸡鸣星欲稀”中的“星欲稀”意指什么?
- A. 星星变亮
- B. 星星消失
- C. 星星增加
- D. 星星变小
-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 A. 希望与永恒
- B. 生命的短暂
- C. 人的烦恼
-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晓行铜陵道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但徐汉苍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生活的气息,而李白则更显奔放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