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柳起萃知遂宁府以高名千古重如山为韵》

时间: 2025-01-04 07:56:20

西京蜀都望,渊云暨相如。

节谊知不足,文章焉取余。

凛然见风采,吾非斯人徒。

峨峨眉山阳,不但闻三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杜少柳起萃知遂宁府以高名千古重如山为韵
——韩元吉〔宋代〕

白话文翻译:

在西京和蜀都的遥望中,渊云和相如的名声依然流传。节义之情虽知不足,但文章才华又从何谈起?我在此凛然见风采,岂是此人所能比拟?峨峨的眉山之阳,不仅仅是听闻三苏的名声。

注释:

  • 渊云:指的是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 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汉代著名辞章家。
  • 节谊:指的是节义,强调道义与义气。
  • 峨峨:形容高耸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山川的雄伟。

典故解析:

  • 三苏:指的是苏轼、苏辙和苏洵三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 眉山:指的是四川的眉山,是三苏的故乡,代表着文学的丰厚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以其高远的志向和卓越的才华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反映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送别杜少柳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文学的深厚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之间的交谊和诗歌的交流尤为重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西京与蜀都的风光,引入对历史名人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杜少柳的欣赏与期望。诗中“凛然见风采,吾非斯人徒”一句,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同时又透出一丝自谦,显示出诗人对自身与友人之间差距的自觉。此外,结尾提到的“峨峨眉山阳”,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描绘,更是对三苏文化的传承与对文学精神的向往。整体上,诗歌不仅是送别之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与重视。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京蜀都望:描绘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表达对西京与蜀都的遥望。
  • 渊云暨相如:提及了历史上的两位大文人,强调其文学成就。
  • 节谊知不足:自谦,承认自己在节义方面的不足。
  • 文章焉取余:质疑自己的文学水平,表示对友人才能的钦佩。
  • 凛然见风采:表现出对杜少柳的敬仰和欣赏。
  • 吾非斯人徒:强调自己不是仅仅仰望的人,暗示有志于追求。
  • 峨峨眉山阳: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文化传承。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西京蜀都”,体现了古诗的对称美。
  • 比喻:通过名山与人材的比喻,强调文学的崇高。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友人杜少柳的深厚情谊和对文学精神的敬仰,表现了文人之间的相互激励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京:象征着文人之乡,代表着文化的发源地。
  • 蜀都:象征着山水人文,寄托对友谊的向往。
  • 眉山: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是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三苏的精神遗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长安
    • C. 洛阳
    • D. 成都
  2. “凛然见风采”中“凛然”的意思是:

    • A. 温柔
    • B. 威严
    • C. 恬静
    • D. 忧伤

答案:

  1. B. 长安
  2. B. 威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韩元吉与苏轼的诗风,前者偏向于对友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更为豪放,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出更为磅礴的气势。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