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怀归》

时间: 2025-01-19 10:06:23

谁谓乡可望,望在天地涯。

但有时命同,万里共岁华。

昨夜南山雨,殷雷坼萌芽。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

寂寂户外掩,迟迟春日斜。

源桃默无言,秦人独长嗟。

不惜中肠苦,但言会合赊。

思归吾谁诉,笑向南枝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春怀归
作者:独孤及 〔唐代〕

谁谓乡可望,望在天地涯。
但有时命同,万里共岁华。
昨夜南山雨,殷雷坼萌芽。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
寂寂户外掩,迟迟春日斜。
源桃默无言,秦人独长嗟。
不惜中肠苦,但言会合赊。
思归吾谁诉,笑向南枝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谁说思乡的情感是可以满足的呢?那种思念在遥远的天地尽头。只要命运能够相同,哪怕相隔万里,我们依旧共享岁月的荣华。昨夜南山下的雨声,伴随着雷鸣,催生了嫩芽。桃树的花蕾并不曾欺骗,早早地绽放在秦人的家中。户外静悄悄地被掩盖,春日的阳光慢慢倾斜。桃树默默无语,独有秦人长叹不已。即便心中感到痛苦,也只是说相聚的时光遥遥无期。思乡之情我该向谁倾诉呢?只能对着南枝的花儿微笑。


注释:

字词注释:

  • : 说。
  • : 乡土,故乡。
  • 命同: 命运相同。
  • 岁华: 年华,光阴。
  • 源桃: 指桃树,可能暗指桃花。
  • 秦人: 指居住在秦地的人,可能是指诗人身处的地方。
  • 会合赊: 相聚的时间遥远。

典故解析:

  • 南山雨: 南山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
  • 源桃: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春天和美好的象征,常与思乡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独孤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而知名。其诗风常带有忧伤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诗人因时节变换而引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漂泊的心境。


诗歌鉴赏:

《伤春怀归》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以疑问句引入,表达了对乡愁的渴望,却又指出这种渴望在广袤的天地间是多么渺小。接着,诗人用“昨夜南山雨”来引入自然景象,揭示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但同时也与思乡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诗中以“源桃”象征春天的到来,暗示着故乡的生机与美好,然而“秦人独长嗟”则表达了身处异地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细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离愁的苦涩。尤其是最后两句,诗人自问“思归吾谁诉”,在无奈中流露出一丝对生活的调侃,展现了对生命的反思与哲理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谓乡可望,望在天地涯: 质疑对故乡的思念是否真的能满足,思乡之情在遥远的边际。
  2. 但有时命同,万里共岁华: 只要命运相同,即使相隔万里,仍能共享岁月的美好。
  3. 昨夜南山雨,殷雷坼萌芽: 昨晚南山的雨声,伴随着雷鸣,催生了春天的新芽。
  4.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 桃花并不欺骗,早早在秦人的家中绽放。
  5. 寂寂户外掩,迟迟春日斜: 户外静悄悄,春日缓缓倾斜。
  6. 源桃默无言,秦人独长嗟: 桃树默默无语,只有秦人长叹不已。
  7. 不惜中肠苦,但言会合赊: 即便心中苦痛,也只是抱怨相聚的时光遥遥无期。
  8. 思归吾谁诉,笑向南枝花: 思乡的情感我该向谁倾诉呢?只好对着南枝的花儿微笑。

修辞手法:

  • 比喻: “源桃”象征着春天与故乡的美好。
  • 拟人: 桃树被赋予了无言与默默的情感。
  • 对仗: 诗句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苦涩的感悟,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春天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故乡,象征思念与归属感。
  • 南山: 自然景象,寄托离愁。
  • 桃花: 代表春天与美好,亦象征时间的流逝。
  • 春日: 象征新生与希望,但在诗中却又增添了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源桃”象征什么? A. 离愁
    B. 春天的美好
    C. 故乡的回忆
    D. 人生的无常

  2. 诗的最后一句“笑向南枝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失落
    C. 无奈与调侃
    D. 喜悦

  3. “昨夜南山雨”中的“南山”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A. 表达孤独
    B. 代表故乡
    C. 增加自然意象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 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李白更强调月光的影像与个人的孤独;独孤及则结合春天的景象,表现出对故乡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