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代歌者怨)》

时间: 2025-01-06 08:51:18

丝篁斗好莺羞巧。

红檀微映燕脂小。

当□敛双蛾。

曲中幽恨多。

知君怜舞袖。

舞要歌成就。

独舞不成妍。

因歌舞可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代歌者怨)》
作者:晁补之
丝篁斗好莺羞巧。
红檀微映燕脂小。
当敛双蛾。
曲中幽恨多。
知君怜舞袖。
舞要歌成就。
独舞不成妍。
因歌舞可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在春日的美丽环境中,因爱而生怨的情感。诗中提到“丝篁”与“莺”,暗示了自然的美好,而“红檀微映燕脂小”则描绘了女子的妆容。她的双眉轻蹙,内心充满了幽怨。她希望能通过舞蹈得到对方的怜爱,但独自一人跳舞却无法显得美丽,唯有通过歌舞的结合才能表现出她的可怜与渴望。

注释:

  • 丝篁:指细长的竹子,象征自然的清新。
  • 斗好:形容争妍斗艳。
  • 莺羞巧:意指黄莺因美丽的环境而显得害羞。
  • 红檀:一种红色的檀香木,常用于描绘美丽的女子。
  • 燕脂:指女子的妆容,暗示娇艳。
  • 双蛾:指女子的眉毛,形容其美丽。
  • 幽恨多:隐含的情感与怨恨。
  • 可怜:在这里指的是一种悲切和无奈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年-约1120年),字子文,号景阳,北宋词人。他的作品多体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细腻的描写,以婉约词风著称。晁补之在词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表现爱情中的哀愁与无奈。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士人多在文人雅士的聚会中吟唱,诗词成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此时的社会风气也使得个人情感的抒发得以畅快,诗中女子的怨恨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与个人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菩萨蛮(代歌者怨)》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和生动意象的词作。诗中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绘,引入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开篇“丝篁斗好莺羞巧”,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动,仿佛在说,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得女子的情感愈发显得复杂。接着,诗人用“红檀微映燕脂小”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妆容,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她的娇弱和美丽。

在情感的推演上,诗人引入了“知君怜舞袖”,表达了女子希望通过舞蹈来获得对方的注意与怜爱。这种期待与怨恨交织的情感,反映了女子心中那种微妙而复杂的心态。最终,诗句“独舞不成妍,因歌舞可怜”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独自一人无法展现美丽,只有在歌舞中才能寻求到那份理解与共鸣。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张力,情感上则深邃而真实,展现了晁补之对女性情感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丝篁斗好莺羞巧: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生动,表现出一种春日的气息。
  • 红檀微映燕脂小:形容女子的妆容和风采,展现她的美丽。
  • 当敛双蛾:女子微微皱眉,暗含心中的愁苦。
  • 曲中幽恨多:音乐中充满了隐秘的怨恨。
  • 知君怜舞袖:希望能得到对方的怜爱,通过舞蹈寻求关注。
  • 舞要歌成就:舞蹈与歌声相结合才能显现出她的魅力。
  • 独舞不成妍:独自跳舞无法展现美丽。
  • 因歌舞可怜:在歌舞中流露出无奈与悲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和女子的美丽相互映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得语言更为工整。
  • 拟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使情感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渴望,既有对美好爱情的期待,也有因未被理解而生的怨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传递出一种对爱情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丝篁: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勃勃的情感。
  • 红檀:代表美丽与娇媚的女子形象。
  • :象征音乐与情感的结合,表达内心的幽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丝篁斗好莺羞巧”中的“斗好”指什么? A. 争妍斗艳
    B. 美丽的舞姿
    C. 友谊
    D. 悲伤

  2. “独舞不成妍”中,女子的心情是?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D.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红檀”是用来描绘什么的? A. 自然景色
    B. 女子的妆容
    C. 舞蹈
    D. 音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晁补之的《菩萨蛮》相对照,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感伤与期盼,但李清照的语言更为婉约,情感更为细腻,展示了不同的女性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晁补之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