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六》
时间: 2025-01-06 09:0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道无偏党,此语闻诸经。
高贤如大海,亦以众流成。
文饶叹维州,刀锯人所更。
相如后私怨,此语惊秦庭。
小人虑事疏,妄意盐车鸣。
安得如江酒,洗我尘垢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政治道德和个人情怀的思考。诗人认为,王道不应偏向某一党派,这种思想是从古经中得来的。高尚的贤人如同大海,虽然各自流派不同,但终究汇聚成一体。诗人感叹维州的文人之多,反倒让人感到困扰,正如刀锯一般不断被人所更替。相如虽才华出众,但因私怨而惊动了秦庭。小人思虑粗疏,妄自猜测盐车的鸣响。最后,诗人希望能像江边的美酒,洗净自己内心的尘垢与纷扰。
注释
- 王道:指的是理想政治,公正无私的治国之道。
- 维州:地名,古代文人聚集之地。
- 刀锯人:指的是那些替代他人的人,象征社会的竞争与更替。
- 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著名的辞人,因私怨而影响了政治。
- 盐车鸣:盐车的鸣声,象征小人无端的猜测和闲言碎语。
- 江酒:比喻美酒,象征诗人渴望的清净与个人情感的释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5-1125),字允和,号山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诗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晁补之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晁补之对陶渊明的追慕之情之下,陶渊明以其隐逸生活和高洁品德,成为许多后继文人的楷模。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思考,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取了五言绝句,运用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的看法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即以“王道无偏党”引入,表明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强调了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政治,而不是偏向某一方。这种哲理性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层的思辨意义。
接下来,诗人以“高贤如大海,亦以众流成”来象征众多贤士的汇聚,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样的意象不仅彰显了诗人对贤士的敬重,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分裂的忧虑。诗人对文人的“刀锯”之喻生动形象,传达了对文人繁多却难以成器的无奈感。
而后,借用相如与秦庭的典故,表达了因个人恩怨而影响政治的无奈。诗中提到的小人,似乎是对社会上那些言论不负责任的人的批判,表现出诗人对人性的思考。
最后,以“安得如江酒,洗我尘垢情”结束,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表明了他希望借酒洗净心中烦恼的愿望,整首诗在严肃的政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邃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王道无偏党,此语闻诸经。”:强调王道应公正无私,来源于经典。
- “高贤如大海,亦以众流成。”:比喻贤人如大海,虽有不同流派,最终汇聚成一体。
- “文饶叹维州,刀锯人所更。”:感叹文人众多而令人烦恼,像刀锯一样不断更替。
- “相如后私怨,此语惊秦庭。”:以相如的故事提醒人们私怨对政治的影响。
- “小人虑事疏,妄意盐车鸣。”:批判小人无端猜测,影响社会风气。
- “安得如江酒,洗我尘垢情。”:希望借酒来洗净内心的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贤人比作大海,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讲究音韵的和谐与对称,如“王道无偏党”与“小人虑事疏”。
- 典故:提及相如与秦庭,增强诗的历史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王道与个人情感展开,通过对政治局势的反思与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最终寄托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道:象征理想的政治状态。
- 高贤:代表高尚的人格与智慧。
- 刀锯:象征社会竞争与人际关系的残酷。
- 江酒:象征放松与心灵的净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道无偏党,强调的是(A)个人利益(B)公正无私(C)权力中心
- 高贤如大海,指的是(A)贤人的众多(B)海洋的深度(C)流派的差异
- 相如后私怨,影响的是(A)个人生活(B)社会风气(C)政治局势
- 江酒的象征意义是(A)财富(B)放纵(C)内心的净化
答案
- B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晁补之在这首诗中更侧重于政治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陶渊明则主要强调隐逸生活的清净与自然。两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宋代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