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御上虞别业》
时间: 2025-01-19 13:39: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侍御上虞别业
作者: 方干 〔唐代〕
满目亭台嘉木繁,
燕蝉吟语不为喧。
昼潮势急吞诸岛,
暑雨声回露半村。
真为援毫方掩卷,
常因按曲便开尊。
若将明月为俦侣,
应把清风遗子孙。
绣羽惊弓离果上,
红鳞见饵出蒲根。
寻君未要先敲竹,
且棹渔舟入大门。
白话文翻译:
满眼都是亭台和茂密的树木,
燕子和蝉鸣的声音并不喧闹。
潮水在白天急速地吞没了众多小岛,
炎热的雨声在村子上空响起,露水湿润了一半的村庄。
我真是为了写作才放下了书卷,
常常是因为曲子好听才开酒尊。
如果把明月作为朋友,
那么应当把清风留给后代。
华丽的羽箭惊起了空中的果实,
红色的鱼在蒲根附近看见了饵食。
在找你之前不急着敲竹,
先把渔船划入你的大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侍御:古代官职,主要负责皇帝的文书和文辞。
- 满目:眼前所见。
- 燕蝉:指燕子和蝉。
- 昼潮:白天的潮水。
- 援毫:提笔写作。
- 掩卷:合上书卷。
- 开尊:开启酒壶,饮酒。
- 俦侣:朋友或伴侣。
- 绣羽:华丽的羽箭。
- 红鳞:红色的鱼。
- 蒲根:蒲草的根部。
- 寻君:寻找朋友。
- 敲竹:敲打竹子,通常是传达信息的方式。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明月”和“清风”,常常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闲适的生活,是古人心目中理想的伴侣。
- “绣羽惊弓”可以理解为描绘狩猎的场景,反映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字子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闻名,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方干在上虞的别业,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诗人渴望闲适生活的心境。
诗歌鉴赏:
《李侍御上虞别业》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别业周围的环境,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从“满目亭台嘉木繁”可以看出,诗人所处的环境宜人,充满生机。接下来的“燕蝉吟语不为喧”,则展现了宁静的氛围,与繁华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昼潮势急吞诸岛”一语,生动地描绘了潮水的汹涌澎湃,仿佛将周围的景色也融入其中,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诗人通过自述的方式传达了内心的惬意与闲适。特别是“真为援毫方掩卷,常因按曲便开尊”,表明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若将明月为俦侣,应把清风遗子孙”的提问,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仿佛在思考如何将这种理想传承下去。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目亭台嘉木繁:描绘了诗人视野中的美好景色,亭台楼阁与繁茂的树木交相辉映。
- 燕蝉吟语不为喧:燕子与蝉鸣声并不嘈杂,传达出宁静的环境。
- 昼潮势急吞诸岛:日间潮水汹涌,似乎将周围的小岛都吞没。
- 暑雨声回露半村:炎热的雨声响起,湿润了村庄的一半,显现出自然的生机。
- 真为援毫方掩卷:诗人因为写作而放下书卷。
- 常因按曲便开尊:因喜欢曲子而喝酒,表现出诗人的洒脱。
- 若将明月为俦侣:设想明月作为伴侣,表达了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 应把清风遗子孙:希望将清风的气息留给后代,体现了对未来的思考。
- 绣羽惊弓离果上:描绘了狩猎的情景,表达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红鳞见饵出蒲根:红色的鱼在水中看见饵食,生动形象。
- 寻君未要先敲竹:在找朋友之前不急于传达信息。
- 且棹渔舟入大门:先将渔舟划入大门,象征着归家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若将明月为俦侣”,以明月比作朋友,表达高洁的情感。
- 拟人:如“暑雨声回”,赋予雨声以人的特点,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如“绣羽惊弓离果上,红鳞见饵出蒲根”,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索与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台:象征着人文景观的美好。
- 燕蝉:代表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明月:象征着理想与高洁的生活。
- 清风:象征着清新与自然。
- 渔舟:代表着归属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满目亭台嘉木繁”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A. 繁华热闹
B. 宁静优雅
C. 荒凉冷清 -
“若将明月为俦侣”中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理想与高洁
C. 权力 -
诗中提到的“绣羽惊弓”描绘了哪种场景?
A. 狩猎
B. 捕捞
C. 嫁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方干的《李侍御上虞别业》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前者更强调闲适和哲思,后者则结合了对山水的细腻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