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畅大夫以下八君子登台述事》

时间: 2025-01-01 13:11:01

上尽高台复有台,海天睛眼逐云回。

径当转处还逢石,坐得便时本藉苔。

风雨重阳初掩霭,乾坤吾道政徘徊。

县公自送江州酒,更许山僧供茗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尽高台复有台,海天睛眼逐云回。
径当转处还逢石,坐得便时本藉苔。
风雨重阳初掩霭,乾坤吾道政徘徊。
县公自送江州酒,更许山僧供茗来。

白话文翻译

在高台之上又见高台,海天如洗,晴空万里逐云而回。
小径转折处又遇到石头,坐下时正好坐在苔藓上。
重阳节的风雨刚刚开始笼罩,天地间我所追寻的道理仍在徘徊。
县公亲自送来江州的美酒,还允许山中的僧人准备茶水。

注释

  • 高台:指高高的平台,象征着高处的视野和境界。
  • 晴眼:指晴朗的天空,象征清晰明了的视野。
  • 径当转处:指小路的转弯处。
  • 藉苔:坐在苔藓上,苔藓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登高节日。
  • 乾坤:天地,象征宇宙和人生的哲理。

典故解析

“重阳初掩霭”中的“重阳”是指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与登高有密切的联系,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江州酒”可能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提到的江州司马青衫泪,暗示着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邵宝,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正值登高之际,诗人与友人一同登台述事,借助重阳节的氛围,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登高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上尽高台复有台”运用排比,展现了高台的层次感,给人一种身处高处俯视天地的感觉。而“海天睛眼逐云回”则描绘了清澈的天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开阔与明亮。

接下来的“径当转处还逢石”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真实与生命的曲折。坐在苔藓上的情景,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舒适,仿佛在与自然亲密接触。重阳节的来临,带来了风雨,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不确定。

最后两句“县公自送江州酒,更许山僧供茗来”,则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友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示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思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尽高台复有台”:意指高处还有更高的地方,象征追求更高的理想。
  • “海天睛眼逐云回”:描绘一幅清澈的天空与海洋的画面。
  • “径当转处还逢石”:表达行走过程中的艰难与意外。
  • “坐得便时本藉苔”:拥有宁静的坐姿,享受自然的陪伴。
  • “风雨重阳初掩霭”:重阳节的风雨开始笼罩,暗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 “乾坤吾道政徘徊”:反映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县公自送江州酒”:表现友情的温暖。
  • “更许山僧供茗来”:体现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台与生活的哲理相联系。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追求理想与人生的高峰。
  • :象征静谧自然,体现简单生活的美。
  • 风雨:象征生活中的挑战与变数。
  • 酒与茶:象征友情与温情,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答案:B
  2. “县公自送江州酒”中提到的“县公”指的是什么?

    • A. 一位官员
    • B. 一位文人
    • C. 一位僧人
    • 答案:A
  3. 诗中“坐得便时本藉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宁静
    • C. 愤怒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的场景,但更强调人生的苦难与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与这首诗相比,更注重友谊与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邵宝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入门》

以上是对《九日与畅大夫以下八君子登台述事》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