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黔国后园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7 09:51:21

何处风烟消客愁,将军台榭枕山丘。

一年又过重阳日,两鬓空愁万里秋。

水国阴多寒已至,炎方霜后瘴初收。

凭高欲送登临眼,更上池边百尺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风烟消客愁,将军台榭枕山丘。一年又过重阳日,两鬓空愁万里秋。水国阴多寒已至,炎方霜后瘴初收。凭高欲送登临眼,更上池边百尺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何处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将军的台榭依偎在山丘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我的两鬓已然白了,满心愁苦,仿佛已走过万里秋天。水乡的阴雨多,寒气已经来临,炎热的天气过后,瘴气也刚刚消散。站在高处,想将登高的眼光远送,更想再登那池边的百尺楼。

注释

  • 风烟:指的是自然景象,通常暗指愁苦的情感。
  • 将军台榭:指的是将军的观景台和楼阁。
  • 重阳日:农历九月九日,传统的重阳节,象征着长寿和登高。
  • 两鬓空愁:形容白发渐生,忧愁满怀。
  • 水国:指水乡,阴雨多。
  • :指瘴气,常见于潮湿的地方。
  • 百尺楼:高楼,寓意高处的视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景明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自然风光和个人感受为主题,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九日黔国后园二首》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重阳节的感慨。此时,正值重阳节,诗人身处他乡,感受到浓厚的思乡之情,诗中融入了对时节变化的观察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开头的“何处风烟消客愁”直入主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故乡的渴望。将军台榭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与反思。接下来的“两鬓空愁万里秋”则通过对自身白发的描写,深刻反映出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深邃而动人。

诗中“水国阴多寒已至,炎方霜后瘴初收”一句,通过对气候变化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时节的敏感与思考,暗示了人生中的种种变迁与无常。最后的“更上池边百尺楼”不仅是一种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也表现出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风烟消客愁:诗人切入正题,表达对心中忧愁的困惑与渴望。
  • 将军台榭枕山丘: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 一年又过重阳日:提醒读者时间的流逝,承载着诗人的感慨。
  • 两鬓空愁万里秋:通过白发的意象传达出无尽的思愁。
  • 水国阴多寒已至: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暗示生命的无常。
  • 炎方霜后瘴初收:进一步强调时节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
  • 凭高欲送登临眼:表达诗人渴望更高远的追求与眼界。
  • 更上池边百尺楼: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不屈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风烟”比喻内心的愁苦。
  • 对仗:如“水国阴多寒已至,炎方霜后瘴初收”展现了对称美。
  • 意象:将季节、自然与情感结合,展现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借景抒情,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烟:象征内心的愁苦与忧伤。
  • 将军台榭:代表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重阳日:象征长寿与团聚。
  • 白发: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寒霜:代表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节日? A. 春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2. 诗中“水国阴多寒已至”意味着什么? A. 春暖花开
    B. 夏日炎炎
    C. 寒冷的秋冬

  3. “两鬓空愁万里秋”中的“空愁”指的是什么? A. 快乐的心情
    B. 忧愁的心情
    C. 迷茫的心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描写重阳节,表现对人生的感慨。
  • 李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重阳节的情感。

诗词对比

  • 何景明《九日黔国后园二首》杜甫《登高》:两首诗都在重阳节期间表达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但何景明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与历史的重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