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吊之推,端阳悲郢客。如何重九日,不祀陶彭泽?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节时追悼介之推,端午节时为郢城的客人感到悲伤。为什么重阳节不祭祀陶渊明和彭泽的酒?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节日的主要活动是祭祀和吃冷食。
- 吊之推:指追悼介之推,他在寒食节被追认,因其忠诚而自焚。
- 端阳:指端午节,庆祝屈原的节日。
- 郢客:指屈原在郢城时的悲伤。
- 重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陶彭泽:指陶渊明(陶潜)和彭泽(王勃),二人以饮酒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与楩(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清代,正值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反思时期,诗人通过节日的描绘,寄托对古人和传统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杂咏》通过描绘寒食、端午和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对传统节日和历史文化的深切思索。诗中提到的“寒食吊之推”,表现了对忠臣介之推的缅怀,体现出对忠诚与品德的推崇。在提到“端阳悲郢客”时,诗人引入了屈原的悲情,进一步深化了节日的情感色彩,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同情。而在最后一句“如何重九日,不祀陶彭泽”,则流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质疑人们为何在重阳节不祭祀那些有名的诗人,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与失落。整首诗在节日的叙述中穿插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吊之推:在寒食节时追悼介之推,表现出对忠臣的敬仰。
- 端阳悲郢客:在端午节时感到悲伤,表现出对屈原的同情。
- 如何重九日:发出疑问,反思重阳节的意义。
- 不祀陶彭泽:指责人们忽视祭祀陶渊明与彭泽,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惋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食”与“端阳”形成对比,增强节日的意象。
- 典故:通过历史人物的提及,增强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忠诚、文化和历史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漠视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对忠诚的怀念。
- 端阳:象征着对悲剧的同情。
- 重九日:象征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吊之推”中的“之推”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屈原
- B. 介之推
- C. 陶渊明
- D. 王勃
-
“如何重九日”中,诗人提到的重阳节通常用于纪念什么?
- A. 忠诚
- B. 诗人
- C. 自然
- D. 历史
答案:
- B. 介之推
- B. 诗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比较赵与楩的《九日杂咏》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在节日中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赵与楩更侧重于对忠臣的追忆,而杜甫则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却都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 《清诗选》:收录了大量清代诗人的作品,供读者参考。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