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丞相挽诗三首》

时间: 2025-01-19 20:10:39

冠剑青云士,艰危孰奋身。

向来持汉节,径去犯边尘。

既用公为相,方知国有人。

凛然生气在,端合画麒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冠剑青云士,艰危孰奋身。向来持汉节,径去犯边尘。既用公为相,方知国有人。凛然生气在,端合画麒麟。

白话文翻译:

头戴冠冕、身佩宝剑的英才,在艰难危险中谁能奋不顾身?他一直坚守着国家的节操,勇敢地直面边疆的战尘。既然他被任命为宰相,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国家有贤才。他的气概凛然,生机勃勃,完全配得上画在麒麟阁上。

注释:

  • 冠剑:指士人的装束,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和品德。
  • 青云士:指志向高远、品德高尚的人。
  • 艰危孰奋身:在艰难危险的情况下,谁能奋不顾身。
  • 汉节:指汉朝的节操,这里比喻忠诚和坚守。
  • 犯边尘:指参与边疆的战斗。
  • 公为相:指被任命为宰相。
  • 国有人:指国家有贤能之人。
  • 凛然生气:形容人的气概威严,充满生机。
  • 端合画麒麟:指完全配得上被画在麒麟阁上,麒麟阁是古代用来表彰功臣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爱国情怀。这首诗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位在艰难时刻挺身而出,最终成为国家重臣的人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得知某位忠诚勇敢的人物被任命为宰相后,感慨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以及其在艰难时刻的英勇行为,因此创作此诗以表达敬意和赞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在艰难危险中奋不顾身的士人形象,赞扬了他的忠诚和勇敢。诗中“冠剑青云士”一句,既描绘了士人的外在形象,也暗示了其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志向。“向来持汉节,径去犯边尘”则进一步展现了这位士人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坚定立场和勇敢行动。最后两句“凛然生气在,端合画麒麟”则是对这位士人精神风貌的高度赞扬,认为他完全配得上被后人铭记和表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忠诚勇敢精神的崇高敬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冠剑青云士”:描绘士人的形象,冠剑象征高贵,青云士指志向高远的人。
  • “艰危孰奋身”:在艰难危险的情况下,谁能奋不顾身。
  • “向来持汉节”:一直坚守着国家的节操。
  • “径去犯边尘”:勇敢地直面边疆的战尘。
  • “既用公为相”:既然他被任命为宰相。
  • “方知国有人”: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国家有贤才。
  • “凛然生气在”:他的气概凛然,生机勃勃。
  • “端合画麒麟”:完全配得上被画在麒麟阁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冠剑青云士”中的“青云”比喻高远的志向。
  • 拟人:“凛然生气在”中的“凛然生气”赋予了士人以生命力和威严。
  • 对仗:“向来持汉节,径去犯边尘”中的“向来”与“径去”,“持汉节”与“犯边尘”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忠诚勇敢的精神,通过对一位在艰难时刻挺身而出,最终成为国家重臣的士人的描绘,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和英勇行为的敬意。

意象分析:

  • 冠剑:象征高贵和品德。
  • 青云:象征高远的志向。
  • 汉节:象征忠诚和坚守。
  • 边尘:象征边疆的战斗和危险。
  • 麒麟:象征功臣和表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冠剑青云士”指的是什么? A. 一位普通的士人 B. 一位高贵的士人 C. 一位勇敢的战士 答案:B

  2. “向来持汉节”中的“汉节”比喻什么? A. 汉朝的节日 B. 忠诚和坚守 C. 边疆的战斗 答案:B

  3. “端合画麒麟”中的“麒麟”象征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功臣和表彰 C. 国家的象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赞扬了一位忠诚勇敢的士人。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变革的期待。

诗词对比:

  • 王炎的这首诗与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都赞扬了忠诚勇敢的士人,但王炎的诗更加注重对士人精神风貌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士人行为的描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可以与王炎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