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旵山
原文展示:
昔来因梼雨,
祝旱却重游。
洞里龙何在,
山前水自流。
黄杨厄闰岁,
白菊殿残秋。
正好看云起,
朱帘莫下钩。
白话文翻译:
昔日因为梼树上的雨水而来,
如今为了祈求雨水而再次游览。
山洞里的龙神在哪里呢?
山前的水却自顾自地流淌。
黄杨树遭遇闰年的厄运,
白菊花在宫殿中凋谢了秋天的残影。
正好可以欣赏云彩的升起,
朱色的帘子可不要轻易放下。
注释:
- 梼雨:指一种特殊的雨,梼树常用来形容雨水的丰沛。
- 重游:再次游览,表明对某地的思念。
- 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水的源头和雨水的降临。
- 黄杨:一种常用于园林的植物,象征岁月的流逝与命运的无常。
- 白菊:秋天的花,象征着凋零和残酷的时间流逝。
- 朱帘:红色的帘子,通常用于装饰,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珍惜。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龙”与“雨”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密切的联系,龙被视为掌管雨水的神灵,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期盼。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林淳,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以清新自然、感情细腻见称。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旱灾频发的时期,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关注,以及对雨水的渴望。
诗歌鉴赏:
《旵山》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的关系,抒发了作者对雨水的期盼与对自然变化的观察。诗中“昔来因梼雨,祝旱却重游”一句,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表现了作者因天候变化而频繁往来的情感。接着“洞里龙何在,山前水自流”,通过龙的隐喻,表达了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描绘了一个既渴望雨水又感叹时光流逝的场景。
在“黄杨厄闰岁,白菊殿残秋”这两句中,作者通过植物的生长与凋谢,映射出人生的起伏与无常。最后的“正好看云起,朱帘莫下钩”则传达了一种乐观的情绪,尽管面临困境,但依然希望能欣赏到生命中美好的瞬间。整体来看,诗歌运用了清新的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昔来因梼雨:过去因为丰沛的雨水而来到这里。
- 祝旱却重游:现在希望能降雨而再次回来。
- 洞里龙何在:隐喻神灵的缺失,暗示自然的无常。
- 山前水自流:自然的水流依旧,表明生命的延续。
- 黄杨厄闰岁:黄杨树遭遇到不利的年份,象征厄运。
- 白菊殿残秋:白菊在秋天凋零,暗示时间的流逝。
- 正好看云起:此时正好可以欣赏到云彩的升起。
- 朱帘莫下钩:希望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轻易放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与雨水相联系,隐喻自然的神秘。
- 对仗:如“黄杨厄闰岁,白菊殿残秋”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水自流,似乎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困境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 梼雨:象征丰沛的生命源泉。
- 龙:代表着自然的神秘力量。
- 黄杨:象征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 白菊:秋天的象征,暗示生命的结束与轮回。
- 朱帘:代表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昔来因梼雨”意指什么?
- A. 过去因为干旱而来
- B. 过去因为丰沛的雨水而来
- C. 过去因为风而来
-
“黄杨厄闰岁”中的“厄”字最接近的意思是?
- A. 幸运
- B. 不幸
- C. 平常
-
诗中提到的“龙”象征什么?
- A. 火
- B. 水
- C. 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 《旵山》与《春望》均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人情感的结合。
- 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上,两首诗都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林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