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伴惊鸿妙舞来。
灵和千树换新栽。
虬柯半死新稊在,
犹自依依九子台。
白话文翻译
曾经伴随那惊鸿般的优雅舞姿而来。
灵动的千树也换上了新栽的嫩芽。
虬枝半死却仍有新芽在,
依然依依不舍地扎根在九子台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惊鸿:形容轻盈优雅的舞姿,常用以形容美丽的女子。
- 灵和:灵动而和谐。
- 千树:指众多树木。
- 虬柯:指树木的虬曲枝干,常用来形容老树的根茎。
- 依依:形容依恋不舍的样子。
- 九子台: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台地,具有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
典故解析:
- “惊鸿”一词来自古典文学中对美丽舞姿的描绘,强调了舞者的婀娜与灵动。
- “九子台”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暗含历史文化的积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杨柳枝》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命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自然的感悟与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惊鸿”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种轻盈优雅的意境。“曾伴惊鸿妙舞来”,不仅描绘了舞姿的美丽,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机盎然。“灵和千树换新栽”,则通过植物的生长变化,传达出一种新的生命力,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接下来的“虬柯半死新稊在”,表达出生命的坚韧,即使是看似枯死的树木,依然能在春天中焕发新生。最后一句“犹自依依九子台”,通过“依依”二字,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依恋与不舍,仿佛在说无论生命如何变化,内心永远有一种情感的牵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生命的韧性与春天的美好。诗人用自然的变化映射人类的生活,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伴惊鸿妙舞来:诗人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伴随惊鸿般的舞姿而来,传达出一种优雅和美丽的意象。
- 灵和千树换新栽: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强调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
- 虬柯半死新稊在:即便老树的根干已半死,仍然能在春天中长出新的嫩芽,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犹自依依九子台:对过去的依恋与不舍,表现出一种情感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惊鸿”比喻舞姿的优雅。
- 拟人:将树木赋予生命的特性,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惊鸿:象征美丽与优雅。
- 千树:象征生机与繁荣。
- 虬柯:象征顽强与生命力。
- 九子台:文化与历史的象征,表现人类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惊鸿”主要用来比喻什么? A. 自然风光
B. 舞姿的优雅
C. 春天的气息 -
“犹自依依九子台”中的“依依”表示什么情感? A. 期待
B. 不舍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虬柯”主要象征了什么? A. 死亡
B. 顽强的生命力
C. 春天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这两首诗同样表达了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与周岸登的《杨柳枝》相比,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强调个人情感。杜甫的《春望》则在描写春天美景的同时,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解析》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