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即事》
时间: 2025-01-19 16:42: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村居即事
作者: 王建 〔唐代〕
休看小字大书名,
向日持经眼却明。
时过无心求富贵,
身闲不梦见公卿。
因寻寺里薰辛断,
自别城中礼数生。
斜月照房新睡觉,
西峰半夜鹤来声。
白话文翻译:
别再去看那些小字和大书名,
向阳而坐,手中持着经书,眼神却是明亮的。
时光流逝,心中已无追求富贵,
身心闲适,不再做梦见公卿。
于是我在寺院里寻找那份悠然,
自此与繁华城中的礼仪断绝。
斜月照着我的房间,我刚刚睡醒,
西边的山峰半夜传来鹤叫的声音。
注释:
- 小字大书名:指的是社会上许多小人物追名逐利,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
- 向日持经:朝向阳光而坐,手中持有经典,象征着诗人追求内心的明澈与智慧。
- 富贵:指的是荣华富贵的生活,诗人对此已无所求。
- 公卿:古代的高官,代表名利地位,诗人对此感到无所谓。
- 薰辛:在寺庙中寻求心灵的宁静,表示对尘世繁华的超脱。
- 礼数生:指的是繁华城中繁琐的礼仪规矩,诗人对此感到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50年左右,卒年不详。王建以其清新自然的田园诗而著称,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创作背景:
《村居即事》创作于王建隐居乡村期间,反映了他在乡村生活中的感悟,表达了对名利的淡薄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唐代社会动荡,士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逐渐减弱,王建的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体现。
诗歌鉴赏:
《村居即事》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开头两句便道出“休看小字大书名”,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厌倦,转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阳光下读经的场景,体现出一种安逸自在的生活状态。通过“时过无心求富贵”,诗人表达出对物质财富的无欲无求,展现了他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
后半部分则通过“斜月照房新睡觉,西峰半夜鹤来声”呈现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意境,诗人在这里享受着自然的静谧与和谐,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整体来看,诗中的意象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名利的批判,又有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休看小字大书名: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否定,认为追求名声的行为是微不足道的。
- 向日持经眼却明:在阳光下读书,象征着追求知识和智慧的态度。
- 时过无心求富贵:时间流逝,心中不再有追求财富的想法。
- 身闲不梦见公卿:身心放松,不再做追求高官的梦。
- 因寻寺里薰辛断:在寺庙寻找宁静与清净,拒绝尘世繁华。
- 自别城中礼数生:与繁华的城镇和复杂的礼仪断绝关系。
- 斜月照房新睡觉:描绘夜晚宁静的场景,斜月照耀着房间,带来宁静。
- 西峰半夜鹤来声:夜晚听到西峰传来的鹤鸣声,增添了一种自然的宁静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休看小字大书名”与“时过无心求富贵”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月亮、鹤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境,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 比喻:将生活中的繁华与喧嚣比作礼数,表达对复杂人际关系的厌倦。
主题思想: 全诗主题在于强调对名利的淡薄,对清静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宁静、清明,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鹤:象征高洁、孤独,代表一种脱离尘世的理想境界。
- 寺庙:象征精神的寄托与心灵的安宁,体现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建的《村居即事》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c) 对官场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公卿”指的是什么?
a) 城市的繁华
b) 高官
c) 乡村的生活 -
诗中“斜月照房”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a) 热闹的场景
b) 夜晚的宁静
c) 乡村的喧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描绘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表达了友谊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 王建的《村居即事》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建更为直接地批判了名利,而陶渊明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供学习和参考。
- 《古诗鉴赏辞典》:对古诗的解读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