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坐还元阁望渔洋山》
时间: 2024-09-19 22:10: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坐还元阁望渔洋山
僧楼借床眠,宵残听粥鼓。
清盥据梧坐,山翠飞入户。
夙慕渔洋名,常如梦天姥。
夜来看不足,朝窗笏更拄。
宛将螺子黛,镜中画眉妩。
法华虽附丽,卑之奚足数。
忆昔王尚书,好事鲁掠取。
至今竟属公,湖山号宗主。
譬诸冶城墩,风流擅千古。
自来称王谢,后先堪接武。
平山一瓣香,敬为先生许。
典型犹在望,苍茫云缕缕。
白话文翻译:
在僧楼里借床睡觉,夜深时分听着粥煮的声音。
清晨洗漱后坐在梧桐树下,青山的翠色飞入窗户。
我早已仰慕渔洋的名声,常常像在梦中见到天姥山。
夜晚看得不够,早晨在窗前又用手撑着。
宛如用螺子色的黛画眉,镜中映出妩媚的容颜。
法华山虽然风景如画,却何足挂齿呢?
我还记得昔日王尚书的好事,像鲁国人一样掠夺。
如今这些山水都属于公家,湖山被称为宗主。
就像冶城的基石,风流才子独领千古。
自古以来称王谢,后来的诗人也能接上武。
平山的一瓣香,恭敬地献给老师。
典范依然在远望,苍茫的云层缭绕不绝。
注释:
- 僧楼:僧人居住的楼房。
- 粥鼓:煮粥时发出的声音,象征着清晨的宁静。
- 清盥:洗漱的动作。
- 夙慕:早已仰慕。
- 天姥: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和梦幻。
- 法华:法华山,著名的风景名胜。
- 王尚书:指历史上某位王尚书,象征世俗权力和荣耀。
- 湖山号宗主:湖山被称为宗主,说明其地位崇高。
- 冶城:古代的一个地方,以风流才子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鲍珍,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鲍珍游览渔洋山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晓坐还元阁望渔洋山》是一首描绘清晨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全诗开头以“僧楼借床眠”引入,带有一股静谧的氛围,融入了清晨的宁静。诗人在僧楼中借宿,夜晚的余音和清晨的宁静交织,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宁静。
接着,诗人提到“夙慕渔洋名”,透露出对渔洋山的向往,仿佛在梦中与天姥山对话,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和美好的追求。诗中的“宛将螺子黛,镜中画眉妩”则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的妩媚,暗含着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提到王尚书的事迹,表现出一种对过往风流人物的敬仰。最后以“苍茫云缕缕”结束,给人以无限遐想,仿佛在说,尽管时光荏苒,历史的典范依然在眼前。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的胸襟与情怀,既有个人的感慨,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思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僧楼借床眠”:表达诗人暂时借宿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宵残听粥鼓”:夜晚的宁静被清晨的声音打破,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
- “清盥据梧坐”:洗漱后坐在梧桐树下,清新自然的环境映衬出诗人的心境。
- “山翠飞入户”:山的青翠之色映入窗户,体现出自然之美。
- “夙慕渔洋名”:渔洋山的名声早已在心中扎根。
- “常如梦天姥”: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明诗人的追求。
- “夜来看不足”:夜晚的景色让人留恋,早晨仍然想要珍惜。
- “朝窗笏更拄”:用手撑着窗,表现出对外界景色的渴望。
- “宛将螺子黛”:细致的描绘女性之美,展现诗人的审美情趣。
- “法华虽附丽”:虽有美景,但仍不值得一提。
- “忆昔王尚书”: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表现出对才华的敬仰。
- “至今竟属公”:说明这些美景如今都属于公家。
- “譬诸冶城墩”:以冶城的风流才子作比,彰显文化传承。
- “自来称王谢”:历史上王谢之名传颂,代指世代才子的风流。
- “平山一瓣香”:以香花敬献给老师,表达敬意。
- “典型犹在望”:历史典范依旧可见,给人以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不少对仗的句子,增加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回顾历史,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思考,展现了他对文化的深厚理解和自我情感的独特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僧楼: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 渔洋山:代表美好与理想的追求。
- 法华:象征着美丽但平凡的事物。
- 王尚书:代表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与文化积淀。
- 苍茫云:象征着历史的深远与不可磨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僧楼”是指什么? A. 僧人的房屋
B. 学校
C. 酒店
D. 宫殿 -
诗人对渔洋山的态度是: A. 厌恶
B. 无所谓
C. 向往
D. 恐惧 -
“宛将螺子黛,镜中画眉妩”中的“螺子黛”指的是什么? A. 胭脂
B. 眉笔
C. 眼线
D. 口红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鲍珍 vs. 王维:两者都擅长描绘自然,但王维更多地融入了哲理思考,而鲍珍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鲍珍研究》
- 《山水诗的历史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