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献公祠》

时间: 2025-01-17 10:04:09

唐相经营地,灵祠灌木围。

笏囊人共羡,羽扇恨偏违。

望祭神雅集,焚香海燕飞。

千秋金鉴录,风度想依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文献公祠
作者: 鲍珍 〔清代〕

唐相经营地,灵祠灌木围。
笏囊人共羡,羽扇恨偏违。
望祭神雅集,焚香海燕飞。
千秋金鉴录,风度想依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历史悠久的祠堂,坐落于唐代宰相的故地,周围被茂密的灌木环绕。人们常常羡慕那位掌握权柄的官员,而我却遗憾自己与他无缘。祭祀的时刻,神龛前人们聚集,焚香的烟雾轻轻飘散,宛如海燕飞翔。千年之后,仍然可以在金色的榜单上看到他的名号,想必他的风采依然令人怀念。

注释:

  • 唐相: 指唐代的宰相,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灵祠: 纪念先贤的庙宇,表示对先人的尊敬。
  • 笏囊: 官员用来盛放笏板(权杖)的袋子,象征官职。
  • 羽扇: 这里指带有羽毛的扇子,通常象征文人雅士的风范。
  • 焚香: 祭祀时点燃香火,表示对神灵的尊敬。
  • 海燕: 象征飞翔的自由与轻盈。
  • 千秋: 指漫长的时间,常用于形容历史的久远。
  • 金鉴: 指金色的榜单或名册,记录着英才的名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珍,清代诗人,其诗风格多样,既有对景抒怀的细腻,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多聚焦于对先贤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沉思。

创作背景:
《张文献公祠》写于清代,背景可能与鲍珍对历史人物的仰慕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关。诗中反映了对唐代宰相张文献的敬仰,以及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唐相经营地”开篇,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展示了历史的厚重感。诗中通过描述周围的环境,勾勒出一个古老而神圣的场所,灵祠被灌木环绕,显得既庄重又静谧,营造出一种敬畏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笏囊人共羡”和“羽扇恨偏违”表现了对权力的渴望与自身的无奈,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的羡慕与自我反思。

“望祭神雅集,焚香海燕飞”一句,将祭祀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焚香的烟雾如海燕般自由飞翔,给整个祭祀仪式增添了一丝灵动,展现了人与神灵之间的连接。在诗的最后,诗人以“千秋金鉴录,风度想依稀”结束,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表达了对其风采的追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情感真挚且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唐相经营地,灵祠灌木围。

    • 描述了唐代宰相故地的景象,灵祠被茂密的灌木环绕,显示出这个地方的神圣与宁静。
  2. 笏囊人共羡,羽扇恨偏违。

    • 表达了对宰相地位的羡慕以及对自己无缘的遗憾,笏囊和羽扇象征着权力与文人风范。
  3. 望祭神雅集,焚香海燕飞。

    • 描绘了祭祀的场景,神灵前的聚会与焚香的仪式,海燕的比喻增添了灵动感。
  4. 千秋金鉴录,风度想依稀。

    • 表示千年之后仍能见到其名号,追忆其风采,表达对历史的敬仰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焚香海燕飞”将焚香的烟雾比作海燕,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追思,体现了对权力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历史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唐相: 权力与历史的象征。
  • 灵祠: 祭祀与怀念的地方。
  • 笏囊: 官职与地位的象征。
  • 羽扇: 文人风范的体现。
  • 焚香: 祭祀的仪式感。
  • 海燕: 自由与灵动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唐相”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官员?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笏囊人共羡”中“笏囊”象征什么?
    A. 书籍
    B. 权力
    C. 财富

  3. “焚香海燕飞”中的“海燕”用来比喻什么?
    A. 人的自由
    B. 天空
    C. 香火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在《登高》中表达的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与鲍珍《张文献公祠》中的怀念和敬仰形成鲜明对比。两首诗都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