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村落阻风不能少进而菱梢芡觜缭舷上下篙》
时间: 2024-12-29 18:28:2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泛舟村落阻风不能少进而菱梢芡觜缭舷上下篙
作者: 沈与求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艇子掠岸行,水瘦不濡尾。
狂飚振疏蓬,猎猎鸣两耳。
十篙八九褪,逆势何乃尔。
野芡伺吾间,回梢哆利觜。
亦有芰浮角,一一肆轻鄙。
初欲事幽寻,解缆出疏苇。
乘流觅清浅,濯缨助深喜。
事有大不然,移顷未离咫。
安得望蓬莱,巨舰破潮起。
征帆驾长风,一日三万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泛舟的经历。小船在岸边滑行,水面很瘦,船尾未曾沾湿。狂风吹动着稀疏的蓬草,耳边发出猎猎的风声。十根桨摇动着,逆着风浪何其艰难。水边的野芡等待着我,回头时看见它的细尖。还有浮萍在水面,轻轻蔓延着。起初我想探索幽静的地方,解开缆绳驶出稀疏的芦苇。顺着水流寻找清浅之地,洗净缨带,心中愉悦。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转瞬之间未能离开近处。如何能渴望蓬莱仙境,巨舰在潮水中破浪而起?征帆乘着长风,一天能行三万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艇子: 小船。
- 掠岸: 滑行于岸边。
- 狂飚: 狂风。
- 振疏蓬: 风吹动稀疏的蓬草。
- 十篙: 船桨。
- 野芡: 野生的芡实。
- 濯缨: 洗净缨带,指清洗衣物或带子。
- 蓬莱: 传说中的仙境。
典故解析:
- 蓬莱: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蓬莱是仙境的象征,常用以描绘理想的生活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与求,宋代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洒脱,常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沈与求泛舟时,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泛舟为起点,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心之间的互动。开头几句通过“艇子掠岸行”、“水瘦不濡尾”等描写,展现了船行的轻盈与水面的清澈,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接下来提到“狂飚振疏蓬”,将风声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动感和紧迫感,反映出诗人逆风而行的艰难。
“初欲事幽寻,解缆出疏苇”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追求,意图寻找心灵的宁静。而“安得望蓬莱,巨舰破潮起”则表现了心中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形成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深度。
最后一句“一日三万里”,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夸张表达,传达出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整首诗兼具写景与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艇子掠岸行,水瘦不濡尾。: 描述小船滑行时的轻盈,水面清澈,船尾未被水沾湿。
- 狂飚振疏蓬,猎猎鸣两耳。: 狂风吹动稀疏的草,耳边响起风声,展现出动感。
- 十篙八九褪,逆势何乃尔。: 船桨在逆风中摇动,表达行舟的困难。
- 野芡伺吾间,回梢哆利觜。: 描述水边的野芡,细致的观察自然。
- 亦有芰浮角,一一肆轻鄙。: 浮萍在水面,轻盈而随意,表现自然的恣意。
- 初欲事幽寻,解缆出疏苇。: 想要寻找幽静之处,解开缆绳驶出芦苇荡。
- 乘流觅清浅,濯缨助深喜。: 顺流而下寻找清浅水域,洗净缨带,心情愉悦。
- 事有大不然,移顷未离咫。: 事态并不如愿,转瞬未能离开近处。
- 安得望蓬莱,巨舰破潮起。: 如何能渴望理想的蓬莱仙境,巨船在潮水中破浪。
- 征帆驾长风,一日三万里。: 乘风破浪,一天可以行驶三万里,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蓬莱”比喻理想生活。
- 拟人: “狂飚振疏蓬”赋予风以生命,增强动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宋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逆境中坚持努力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艇子: 象征轻盈与自由。
- 狂飚: 代表外界的挑战与逆境。
- 野芡: 象征自然的恬静与美好。
- 清浅: 代表心灵的宁静与理想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艇子掠岸行”中的“掠”是什么意思?
- A. 拖动
- B. 滑行
- C. 停留
-
“安得望蓬莱”中的“蓬莱”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界
- C. 友情
-
诗中提到的“狂飚”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航行的顺利
- B. 外界的挑战
- C. 风的温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上渔者》 by 张志和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沈与求《泛舟村落》与李白《早发白帝城》: 两首诗都描绘了行舟的情景,但沈与求更注重自然细节与内心感受,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情壮志与壮丽风景。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沈与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