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薛华》

时间: 2025-01-07 22:34:53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薛华
王勃 〔唐代〕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白话文翻译:

送别的路途漫长而艰辛,独自一人无目的地问路。
千里之遥的旅途令人感到悲凉,百年的生命如同凄凉断绝。
心中的忧愁与漂泊的生活相伴,人生的经历与苦难共存。
无论是离去还是停留,大家都不过是梦中的人。

注释:

  • 送送:反复叠词,表示送别的动作。
  • 遑遑:形容焦急或忙乱的样子。
  • 问津:询问渡口或过河的地方。
  • 悲凉:悲伤而清冷的情感。
  • 千里道:形容路途的遥远。
  • 凄断:形容极为悲伤,似乎一切都已结束。
  • 漂泊:流浪,四处奔波的生活状态。
  • 生涯:生活的经历或历程。
  • 梦中人:比喻人生如梦,形象而表达出对生命虚幻的感慨。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情感基调和对人生的思考可以与许多古代诗人的作品相对照,例如李白的“将进酒,杯莫停”,都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勃,字子安,号靖庐,唐代著名诗人,崇尚自然,擅长诗、文、赋,尤其以《滕王阁序》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薛华时所作,表达了对分别的无奈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反映了王勃身处动荡时代的忧愁。

诗歌鉴赏:

《别薛华》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孤独的旅行和漂泊的心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以“送送多穷路”引入,展示了送别者在漫长的路途中,面对即将离去的朋友所产生的复杂心情。接着,“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千里之遥的旅途和百年如梦的生命交织在一起,令人在离别中感到无尽的悲伤。接下来的两句则反映了作者对心事的沉重与生活的艰辛,表现出一种共鸣与同情。最后一句“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哲理的思考,强调无论是离去还是留下,终究都是浮华一梦。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感受,也有对人生的沉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送送多穷路:多次送别,路途艰辛。
    2. 遑遑独问津:焦急地独自询问过渡的地方。
    3. 悲凉千里道:旅途遥远,令人感到悲伤。
    4. 凄断百年身:人生短暂,似乎都已结束。
    5. 心事同漂泊:心中的忧愁与漂泊相伴。
    6. 生涯共苦辛:生活的经历充满苦难。
    7. 无论去与住: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
    8. 俱是梦中人:大家都不过是梦中人,生命虚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强调虚幻与无常。
    • 对仗:如“去与住”,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送别:象征离别的痛苦与分别的无奈。
  • 千里道:象征人生的漫长与艰辛。
  • 梦中人:象征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勃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无论去与住”中的“去与住”所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
    • B. 生活状态
    • C. 离别与停留
    • D. 梦境与现实

答案

  1. B. 王勃
  2. C. 离别与停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王勃的《别薛华》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但王勃更侧重于离别的感伤,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两者在情感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勃全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