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女冠子》 冰肌玉骨。恰称求仙礼佛。倚婵娟。效月开鸾镜,分花入麝筵。九衢来正暮,三岛去何年。知是龙华伴,不胜怜。
白话文翻译:
冰冷的肌肤,玉般的骨骼,正是求仙礼佛的绝佳体现。倚靠在明月的光辉下,仿佛在开镜子的鸾鸟,花瓣纷飞,仿佛进入麝香的宴席。九条街道暮色渐浓,三座岛屿又要去往何年?我知道这是龙华的伴侣,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怜惜。
注释:
字词注释:
- 冰肌玉骨:形容女子的肌肤如冰般洁白,骨骼如玉般细腻。
- 倚婵娟:倚靠在美丽的月光下。
- 鸾镜:典指美丽的镜子,鸾是一种神鸟,象征美好。
- 麝筵:麝香筵席,指用麝香装点的宴会,形容奢华与芬芳。
- 九衢:指繁华的街道。
- 三岛:隐指传说中的仙岛,象征遥远的理想境界。
- 龙华:指佛教中的龙华树,传说中有成仙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求仙礼佛:古代人们常常向神仙和佛祖求庇佑、寻求超脱。
- 龙华伴:龙华树是佛教中重要的象征,寓意成道与求仙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洵,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相对开放的时代,受到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和超凡脱俗的思想,展现出女性的柔美与坚韧。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的时期,诗中描写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女冠子》是一首典雅的古诗,蕴含着浓厚的道教与佛教文化。诗中通过对女子冰肌玉骨的描绘,强调了她的清丽脱俗与仙气,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首句“冰肌玉骨”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的境界,进一步以“求仙礼佛”引入了对理想的追求。
通过“倚婵娟”与“效月开鸾镜”的意象,诗人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象征着女子的高洁与优雅。诗中描绘的“麝筵”则是奢华与芬芳的象征,暗示着一种精神的享受。
后半部分转而对时空的思考,“九衢来正暮,三岛去何年”,在繁华与渐暗的对比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遥不可及,深深的叹息与怜惜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以“知是龙华伴,不胜怜”收尾,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对理想伴侣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冰肌玉骨: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强调其清纯与高洁。
- 恰称求仙礼佛:指出这种美丽恰好符合求道与礼佛的理想。
- 倚婵娟:描绘了女子在明月下的优雅姿态。
- 效月开鸾镜:比喻女子如同明月般光辉,仿佛在照射出美丽的镜子。
- 分花入麝筵:形容场景的华美,仿佛花瓣纷飞,气氛奢华。
- 九衢来正暮:描绘城市的繁华与孤独感,暗示时光的流逝。
- 三岛去何年:对理想境界的疑问,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
- 知是龙华伴,不胜怜:最后表达出对理想伴侣的深深怜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肌玉骨”比喻女子的美丽与清纯。
- 拟人:将自然景象如月亮和花瓣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整首诗语言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的描绘与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伴侣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肌玉骨:象征纯洁、高贵的女性形象。
- 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象征高洁与孤独。
- 鸾镜:象征美好的映像与理想的追求。
- 麝香:象征芬芳与奢华的生活。
- 九衢:象征繁华与时光流逝。
- 三岛:象征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冰肌玉骨”形容的是( )。 A. 男子汉气概
B. 仙女的美丽
C. 普通女性
D. 老人的智慧 -
诗中提到的“九衢”意指( )。 A. 一条街道
B. 繁华的城市
C. 一个国家
D. 一座山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理想伴侣的渴望
C. 对权力的向往
D. 对名利的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但更多地体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与生活的无奈;而《女冠子》则在对女性形象的描绘上更为理想化,彰显出一种超脱的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洵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