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 其一 清明题亡儿镦遗墨柳条双燕幅,拟韦端己》

时间: 2025-01-06 08:24:59

四月五日又是,暮春之七绿杨时。

有恨成伤逝,含凄欲语谁。

别来真是梦,忘去转多思。

双燕生前,墨尚差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五日又是,暮春之七绿杨时。有恨成伤逝,含凄欲语谁。别来真是梦,忘去转多思。双燕生前,墨尚差池。

白话文翻译:

四月五日又到了,正是暮春七绿杨树发芽的时节。心中满是对逝去的恨与伤感,想要倾诉却不知道对谁说。自从分别以来,真的仿佛都是梦,渐渐地忘却却又思念成倍。双燕生前的情景,留下的墨迹仍然模糊不清。

注释:

  • 四月五日:指清明节,传统扫墓祭祖的日子。
  • 暮春:春天的末尾,暗示生命的流逝。
  • 七绿杨:形容杨树在春天的茂盛。
  • 恨成伤逝:对逝去的亲人或友人的怀念与痛苦。
  • 双燕:象征生前一起生活的伴侣或朋友。
  • 墨尚差池:指留下的书写或画作模糊不清,隐喻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语言著称。姚华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情感,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爱情和亲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作者对已逝亲友的怀念之际,表现了深切的思念之情。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节日,诗中反映了这一传统文化背景。

诗歌鉴赏:

《女冠子 其一》是姚华在清明节时写的一首诗,整首诗充满了对逝者的深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作者以“暮春之七绿杨时”引入,营造了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逝去的亲友的深切怀念。诗中“有恨成伤逝”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无尽思念与哀痛。

接下来的“别来真是梦,忘去转多思”则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似乎在梦中与逝者相见,但现实中却只剩下无尽的思念。最后一句“双燕生前,墨尚差池”让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双燕不仅是对逝者的寓意,也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留下的墨迹则象征着过去的点滴记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清新的自然意象,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月五日又是,暮春之七绿杨时。
    • 诗开头点明了时间和季节,设置了背景。
  2. 有恨成伤逝,含凄欲语谁。
    • 表达了对逝者的怨恨和伤感,想倾诉却无处诉说。
  3. 别来真是梦,忘去转多思。
    • 反映出分别后对逝者的回忆如梦,时间的流逝并未让思念消散。
  4. 双燕生前,墨尚差池。
    • 通过意象双燕,表达对生前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有恨成伤逝,含凄欲语谁”,此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双燕象征着亲密关系,墨迹则暗示记忆的模糊和对过去的怀念。
  • 比喻:将思念比作梦,反映出对现实的逃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深切怀念和对生者的思考,展现了生死离别的无奈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月五日:时间的象征,清明节的文化象征。
  • 双燕:象征亲密关系和生前的快乐时光,代表着离别的情感。
  • :象征记忆与文化,暗喻对逝者的追思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明节通常是在每年的哪个月?

    • A. 三月
    • B. 四月
    • C. 五月
    • D. 六月
  2. 诗中提到的“双燕”象征什么?

    • A. 亲密关系
    • B. 生活的繁忙
    • C. 自然的和谐
    • D. 逝去的时间
  3. “有恨成伤逝”的意思是?

    • A. 逝去的恋人
    • B. 对逝者的怀念与痛苦
    • C. 对自然的感慨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四月
  2. A. 亲密关系
  3. B. 对逝者的怀念与痛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家国和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 《静夜思》(李白)则是对家乡的单纯思念,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姚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