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灭吴不解诛宰嚭,拜假何须便不咨。受任两无曹与马,槛车破了欲何之。
白话文翻译:
灭掉吴国却不杀宰嚭,拜托的事情何必不去咨询呢?接受任命时没有曹操和马超,破车已经坏了,想要去哪里呢?
注释:
- 灭吴: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吴国被灭亡。
- 不解:不能解决或不处理。
- 诛:杀死,处死。
- 宰嚭:三国时期吴国的权臣,因其奸诈而被后人指责。
- 拜假:拜托,求助。
- 受任:接受任命,担任职务。
- 两无:没有。
- 槛车:古代一种用来运送囚犯的车。
- 破了:坏了,损坏了。
- 欲何之:想要去哪里,表明对前途的迷茫。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灭吴”是指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而“宰嚭”则是吴国权臣,历史上因其阴险而饱受争议。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是宋代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历史和现实,风格清新而含蓄,擅长用简练的言辞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正值历史变迁之际,诗人借古事抒发对时局的关切,以及对权臣的批判,意在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宰嚭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权臣的愤慨与无力感。开头的“灭吴不解诛宰嚭”点明了诗人的立场,显然对未能清除奸臣感到不满。诗中运用对比手法,提到接受任命时的“曹与马”,暗示历史上英雄的缺失,令诗人心中感到孤独与失落。最后一句“槛车破了欲何之”则展现出一种无奈与迷茫,象征着对未来的困惑和无助。这首诗不仅对历史进行了批判,也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社会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灭吴不解诛宰嚭:虽然吴国已经被灭,但宰嚭却没有被处理,表明了对权臣不公的愤怒。
- 拜假何须便不咨:疑问为何在拜托事务时不去咨询,表现出对当权者决策的质疑。
- 受任两无曹与马:接受任命时没有曹操和马超这样的英雄,强调人才的缺失。
- 槛车破了欲何之:破车象征着困境,表达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英雄与当下的无能,增强了诗的情感。
- 反问:用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诗句的力度,表达强烈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表现了诗人对权臣的怨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无力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宰嚭:象征阴险与权谋。
- 槛车:象征困境与无奈。
- 曹与马:象征英雄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宰嚭是哪个国家的权臣?
- A. 魏国
- B. 蜀国
- C. 吴国
- D. 晋国
-
“槛车”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光明的未来
- B. 困境与无奈
- C. 英雄的出现
- D. 和平的象征
答案:
- C. 吴国
- B. 困境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比较与陈普的《咏史下·邓艾》相似的诗作,如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涉及历史的反思,但李白的作品更具浪漫色彩,而陈普则更显忧伤与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