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张骞》

时间: 2025-01-01 09:31:22

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千。

汉马死亡宛马到,万人怨怒一人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沙霜雪十三年,
城郭山川万二千。
汉马死亡宛马到,
万人怨怒一人怜。

白话文翻译:

整整十三年,风沙霜雪伴随,
城市和山川的广阔,达到了万二千里。
汉朝的战马已然死亡,然而宛马却已抵达,
万人心中怨怒,唯有一人感到怜惜。

注释:

  • 风沙霜雪:指自然环境的恶劣,象征艰难困苦。
  • 万二千:指城郭和山川的广阔,强调汉朝的疆域。
  • 汉马:指汉朝的战马,象征着战争与牺牲。
  • 宛马:指某种马,可能是指与汉马对比的另一种马。
  • 万人怨怒一人怜:指众人对遭遇的不满与愤怒,只有一人对此表示同情。

典故解析:

张骞是汉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因其出使西域而被后世传颂。诗中提到的“汉马死亡”与“宛马到”可能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与成就。诗中提及的“万人怨怒一人怜”则暗示了对于张骞所承受的压力与孤独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在诗歌上有一定成就,其作品多反映历史和人情。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对历史人物张骞的追忆,表达了对他出使西域艰辛的同情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张骞的事迹在当时被广泛传颂,代表了汉朝的开拓精神。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张骞为主题,描绘了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的艰辛与付出。开头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张骞在外漂泊的艰难;接着提到的“汉马死亡”和“宛马到”,则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牺牲的代价。最后一句“万人怨怒一人怜”,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众人的愤怒与不满,似乎将张骞孤独的形象烘托得更加明显。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伟人遭遇的同情,也有对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沙霜雪十三年:前十三年经历了风沙与霜雪,暗示了艰难的旅途。
    • 城郭山川万二千:形容汉朝疆域辽阔,同时也可以隐喻国家的广阔与繁盛。
    • 汉马死亡宛马到:对比汉马的牺牲与宛马的到达,突出战争带来的悲剧。
    • 万人怨怒一人怜:众人对历史与现状的不满,只有张骞一人承受这一切,显示出历史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牺牲与成就的矛盾。
    • 以环境的描写引入情感,增强诗歌的沉重感。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人物张骞的敬仰与对其艰辛付出的同情,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风沙霜雪:象征艰难险阻,代表着时代的困苦。
  • 城郭山川:象征着国家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
  • 汉马宛马:分别象征牺牲与成就,历史中的对比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普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风沙霜雪”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友谊
    C. 艰难困苦
    D. 和平

  3. “万人怨怒一人怜”中“一人”指的是谁?
    A. 张骞
    B. 汉朝皇帝
    C. 普通百姓
    D. 士兵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 王昌龄:同样描写了战争与离别的艰辛。
  • 《春望》 杜甫: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哀痛。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咏史上·张骞》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但《咏史上·张骞》更侧重于个体的孤独与牺牲,而《出塞》则对战争的悲壮进行了更为宏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年谱》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骞与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