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 其二 归真亭》

时间: 2025-01-04 07:28:37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

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

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

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笑谈桓司马的风雅,如今却向郑大夫请教。岁月不知不觉流逝,我只感到老去的楸树与梧桐树依然挺立。祭祀礼仪是家族传承的法则,墓地的名字也铭刻在地图上。今天能看到那千字的祭文,却只能在树梢上见到龟的石碑。


注释:

  • 桓司马:桓温,字司马,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郑大夫:郑玄,字孟明,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
  • 徂岁月:流逝的岁月。
  • 老楸梧:老去的楸树和梧桐树,象征时光的流逝。
  • 祭礼:祭祀的礼仪。
  • 阡名:墓地的名字。
  • 千字诔:长篇的祭文,通常有一千字。
  • 木杪见龟趺:树梢上能看到龟的石碑,指墓碑。

典故解析:

  • 桓温与郑玄: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桓温是晋代权臣,以军事才能闻名;郑玄则是著名的经学家,二者都是文化和政治中的重要人物,反映了诗人对古代士人的敬仰。
  • 祭礼:在古代,祭礼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代表着对祖先的尊重和对家族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词作,也有细腻的诗歌,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古代文化的追忆,反映了他在经历政治波折后的心境。


诗歌鉴赏:

苏轼的《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 其二 归真亭》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提到的桓温与郑玄,分别代表了政治与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反映出诗人对古代士人风范的崇敬。同时,诗中“老楸梧”的意象,展现了岁月的无情,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勿忘初心。

在表达对祭礼的重视时,诗人通过“祭礼传家法”的描述,强调了家族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最后的“千字诔,木杪见龟趺”,不仅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也暗示了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整首诗流畅自然,字句之间蕴含深邃的哲理,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笑桓司马:曾经对桓温的风雅感到好笑,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反思。
  2. 今师郑大夫:如今却向郑玄学习,显示出对文化的追求。
  3. 不知徂岁月: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感慨岁月无情。
  4. 空觉老楸梧:只感到老去的树木,象征着生命的衰老。
  5. 祭礼传家法:提到传统的祭礼,强调家族文化的重要性。
  6. 阡名载版图:墓地的名字铭刻在地图上,反映出历史的永久性。
  7. 会看千字诔:提到祭文的长篇幅,表现祭礼的庄重。
  8. 木杪见龟趺:树梢上可见的龟碑,象征先人的遗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的流逝比作一棵老树的生长,生动地表现了岁月的无情。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龟趺象征着先人的遗志和文化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先人智慧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桓司马:象征古代士人的风雅。
  • 郑大夫: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学习。
  • 楸梧: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龟趺:象征文化遗产与历史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桓司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郑玄
    • B. 桓温
    • C. 苏轼
    • D. 司马光
    • 答案: B. 桓温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木杪见__”指的是树梢上能见到的什么?

    • 答案: 龟趺
  3. 判断题:诗中强调了祭礼的重要性。

    • A. 对
    • B. 错
    • 答案: A.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与李白的诗风:苏轼的诗多反映人生态度与哲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自然的描绘。两者在对待历史与文化的态度上也有所不同,苏轼更注重文化的延续,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