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石亭探桂和竹逸韵》
时间: 2025-01-06 23:33:01意思解释
桂枝香 石亭探桂和竹逸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晴秋滴黛。肯闭置车中,学妇人态。南郭先生,约我画溪击汰。石亭老桂槎枒甚,续前游何妨今再。霜篷汎酒,僧庐斗茗,谈禅说怪。渐石壁斜翻暮霭。照乱槲丛篁,藓痕缠虿。忽放狂颠老子,生平无赖。西风敛却英雄手,只频年持螯擘蟹。城阴归晚,缤纷金粟,帽檐齐戴。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秋天,雨后留下的黛色。难道要将车子停在这里,像个妇人一样?南郭先生约我一起去画溪水,打水漂。石亭旁的老桂树很茂盛,续前次的游玩,今天再来又有何妨?在霜露笼罩下,喝酒在小屋中,和僧侣斗茶,谈论禅理和奇妙的事情。渐渐地,石壁在暮霭中显得斜斜的,照耀着杂乱的槲树和竹子,青苔缠绕着虫子。突然间,我放肆地像个狂人,生来无赖。西风收起了英雄的手,只剩下几只螃蟹在争斗。傍晚回到城中,金色的栗子纷纷落下,大家的帽檐齐齐地戴着。
注释
- 滴黛: 指雨后留下的青黑色。
- 南郭先生: 指传说中的隐士,借用以表明一种放浪形骸的生活。
- 槎枒: 槎,指船只,枒,指栖息的地方。
- 斗茗: 斗,指争斗,茗为茶,意为斗茶。
- 藓痕缠虿: 藓,青苔;虿,指虫子或小动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年-约1700年),字文韬,号楚川,清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山水和田园风光,常表达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为清初,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在山水之间寻求内心的平静。
诗歌鉴赏
《桂枝香 石亭探桂和竹逸韵》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秋天晴朗天气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诗人以轻松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相约游玩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在诗中,诗人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色,还通过与友人喝酒、斗茶的细节,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一种哲学思考,提到“狂颠老子”,暗示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自由思想的追求。
整首诗融汇了自然、友谊与人生哲理,既有田园的闲适,又有思考的深邃,表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秋滴黛: 描述晴朗秋天的清新气息。
- 肯闭置车中: 表达对自由的渴望,拒绝拘束。
- 南郭先生: 引用隐士,象征一种超脱的生活。
- 约我画溪击汰: 表现轻松的游玩活动。
- 石亭老桂槎枒甚: 描绘自然景色,营造清幽氛围。
- 霜篷汎酒: 体现饮酒的悠闲情景。
- 渐石壁斜翻暮霭: 夕阳西下,景色渐变。
- 照乱槲丛篁: 描述杂乱的自然景象。
- 忽放狂颠老子: 表达对自由思想的追求。
- 西风敛却英雄手: 意象暗示历史的无常与英雄的失落。
- 城阴归晚: 归家的感慨。
- 缤纷金粟,帽檐齐戴: 生活的琐碎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 把自然景物与人情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 自然景物如石壁、槲丛等被赋予情感和生命。
- 对仗: 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 象征纯洁和高雅。
- 酒: 代表生活的享受与友谊。
- 西风: 象征时光流逝与无常。
- 金粟: 代表丰收与生活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郭先生”指的是谁?
- A. 隐士
- B. 画家
- C. 学者
- D. 武士
-
诗中“霜篷汎酒”的意思是?
- A. 秋天饮酒
- B. 冬天饮酒
- C. 夏天饮酒
- D. 春天饮酒
-
“西风敛却英雄手”中的“英雄”指的是什么?
- A. 英雄人物
- B. 自然力量
- C. 诗人自己
- D. 社会名流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王维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 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柳宗元的《江雪》: 通过极简的描写表现出孤独与沉思,主题更加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