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郭陪清语,留衣示别情。奈何凤翔骨,不得宪宗迎。
白话文翻译
在郭家我与朋友畅谈,留下衣物以示别情。可惜我如同凤翔的骨骼,无法得到宪宗的迎接。
注释
- 至郭:到郭家,郭为人名。
- 陪清语:陪伴朋友畅谈。
- 留衣:留下衣物,以此表达离别的情感。
- 奈何:可惜、无奈。
- 凤翔骨:这里指代一种高洁的理想和追求。
- 宪宗:指宋代的宪宗皇帝,表达对权贵的渴望或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阮亭,晚号白石,宋代诗人、词人、书法家,因其在诗词方面的造诣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事感慨,风格上常有清新脱俗之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面对动荡的社会背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权力的渴望与无奈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叙述,展现了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及对离别的眷恋。开头两句“至郭陪清语,留衣示别情”,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诗人与朋友在一起,畅谈心声,随后却因离别而留下衣物,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不舍。后两句“奈何凤翔骨,不得宪宗迎”,则转向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人如同“凤翔”一般渴望被重视和接受,但却感到无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分明,既有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又有对人生理想的失落与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郭陪清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在郭家欢聚的情景,突显友情的温暖。
- 留衣示别情:留下衣物,不仅是物质上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
- 奈何凤翔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凤翔常用来比喻高洁的人格和理想。
- 不得宪宗迎:对于理想的追求却无缘得到认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理想的压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翔”比作高洁的理想,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自我反思。
- 对仗:前后两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及理想未竟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郭:象征着温暖的友谊与人际关系。
- 衣:代表离别时的情感寄托。
- 凤翔:象征着高洁的理想与追求。
- 宪宗:代表了权力与社会地位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社会认可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至郭陪清语”中“郭”指的是: A. 地名
B. 人名
C. 物品
D. 事件 -
“留衣示别情”中“留衣”表达了什么? A. 送礼
B. 留下物品以示情感
C. 进行交易
D. 旅行 -
诗中“凤翔骨”是指: A. 现实生活
B. 高洁的理想
C. 友谊的象征
D. 权力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相比,刘克庄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露,而陆游则融合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两者虽同为宋代诗人,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