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傅安道郎中将漕七闽二首》 ——杨万里
把酒春如许,论诗夜未央。
相逢便金石,何必试冰霜。
离合知难免,愁思自不忘。
他年一茅屋,公肯访荒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春天的美好时光里,举杯畅饮,谈论诗歌,直到夜深人静。相遇的情谊就如金石般坚固,何必去试探那冰霜的冷淡。离别与重逢本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愁思自然难以忘怀。将来在一间简陋的茅屋里,您是否愿意来访这荒凉的地方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把酒春如许:举杯畅饮,形容春天的美好。
- 论诗夜未央:谈论诗歌,夜晚还未结束。
- 金石:比喻坚固的情谊。
- 试冰霜:比喻考验友谊的冷淡。
- 离合知难免:离别与重逢是无法避免的。
- 愁思自不忘:愁苦的思绪难以忘却。
- 一茅屋:指简陋的居所。
- 荒凉:形容环境的清冷与孤寂。
典故解析: “金石”常用于形容牢不可破的友谊,源于古代诗文中对金石坚硬的比喻。“冰霜”则常用来比喻情感的冷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诗人送别好友傅安道郎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惆怅。傅安道将要赴七闽任职,诗人在此场合下写下了这首诗,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饮酒作乐场景,引入了对友情的深刻思考。首句“把酒春如许”描绘了一幅温暖的春景,诗人与友人共饮,显示出一种欢快与亲密的氛围。接下来的“论诗夜未央”则将这种愉悦延续到夜晚,表现了二人之间的志趣相投。
在“相逢便金石”一联中,诗人将友谊比作金石,强调了这种情谊的坚定和不移。与之相对的“何必试冰霜”,则表达出一种对友情的珍惜,暗示不需要通过种种考验来证明友谊的真诚。
“离合知难免,愁思自不忘”一句则转向离别的悲伤,表达了对未来可能的分别的无奈与惆怅。诗人在此感慨,离别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愁思却是难以释怀的情感。
最后一句“他年一茅屋,公肯访荒凉?”则透出一丝希望与期待,虽身处简陋的小屋,仍然期盼着友人的来访,体现了对友谊的向往和珍视。
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情感,既有欢聚时的畅快,也有离别时的惆怅,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深刻而又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把酒春如许:春天的美好时光,诗人举杯共饮,意在享受当下。
- 论诗夜未央:两人畅谈诗歌,夜晚还未结束,彰显了友情的深厚。
- 相逢便金石:一旦相遇,情谊如金石般坚固,强调了友情的宝贵。
- 何必试冰霜:不需要去考验友情的真诚,暗示对友谊的信任。
- 离合知难免:离别与重逢是人生常态,表达了对无常的理解。
- 愁思自不忘:即使离别,愁苦的思绪依旧难以忘记。
- 他年一茅屋:未来的生活可能会简陋,但仍期待友人的到来。
- 公肯访荒凉:希望友人愿意在艰苦环境中来访,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情比作金石,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展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友谊的聚会与欢愉。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金石:象征坚固的友情。
- 冰霜:象征冷淡与考验。
- 茅屋:象征简朴的生活与真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石”比喻什么?
- A. 飘渺的情感
- B. 坚定的友情
- C. 冷淡的关系
-
诗人希望友人在未来的什么环境中来访?
- A. 豪华的宫殿
- B. 简陋的茅屋
- C. 繁华的街道
-
诗中提到的“离合知难免”表达了什么?
- A. 离别是不可避免的
- B. 友谊是永恒的
- C. 聚会是快乐的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送傅安道郎中将漕七闽二首》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惆怅,但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日常的生活场景,而李白的诗则更富有豪放之气。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合的思考,但风格各异,情感的表达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