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时间: 2024-09-19 22:01:26

观音出,普贤入,文殊水上穿靴立。

抬头鹞子过新罗,石火电光追不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音出,普贤入,文殊水上穿靴立。抬头鹞子过新罗,石火电光追不及。

白话文翻译

观音菩萨出现,普贤菩萨进入,文殊菩萨在水面上穿着靴子站立。抬头望去,看到鹞子飞过新罗,闪电般的光芒追也追不上。

注释

  • 观音:指观音菩萨,慈悲的象征。
  • 普贤:普贤菩萨,代表智慧和行善。
  • 文殊:文殊菩萨,象征智慧和文才。
  • 水上穿靴立:形容文殊菩萨在水面上稳立,表现出超凡的能力。
  • 鹞子:一种鸟,象征迅捷。
  • 新罗: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常被用来指代异国风情。
  • 石火电光:比喻极快的速度,形容瞬间的光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尼法灯,宋代高僧,以其佛学造诣深厚和诗作闻名。其作品多为禅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领悟与实践。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那个时期佛教文化盛行,诗人通过描绘佛教菩萨的形象,表达对智慧与慈悲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信仰的重视和对超凡力量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佛教中的三位菩萨,展现了他们的智慧与超凡的能力。开篇的“观音出,普贤入”将三位菩萨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体现了佛教的多重智慧和慈悲精神。文殊菩萨“水上穿靴立”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其超脱凡俗的特质,也象征着智慧的坚定与不动摇。

“抬头鹞子过新罗”一句,巧妙地将异国的景象引入,形成了对比,增加了诗的层次感。鹞子的灵动与菩萨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超凡智慧的不可捉摸。同时,“石火电光追不及”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瞬息万变,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不仅是对佛教菩萨的礼赞,更是一种对人生智慧与灵性追求的思考,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观音出:观音菩萨的现身,象征着慈悲和救赎。
  • 普贤入:普贤菩萨的出现,代表着行善与智慧的结合。
  • 文殊水上穿靴立:文殊菩萨在水面上稳立,表现出其超凡的智慧和能力。
  • 抬头鹞子过新罗:抬头看见鹞子飞过,象征着迅速与变化。
  • 石火电光追不及:比喻如闪电般的迅速,强调时间的飞逝与事物的瞬息万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鹞子与闪电相提并论,强调速度之快。
  • 对仗:开头的“观音出,普贤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对菩萨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佛教菩萨智慧与慈悲的赞美,同时反映了人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体基调是庄严而宁静的,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观音:慈悲、救苦救难。
  • 普贤:智慧、行善。
  • 文殊:知识、智慧。
  • 鹞子:敏捷、变化。
  • 新罗:遥远、异国情调。
  • 石火电光:迅速、瞬息万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位菩萨是: A) 观音、普贤、文殊
    B)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音
    C) 普贤、地藏、文殊

  2. “水上穿靴立”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文殊菩萨的超凡能力
    B) 水的流动性
    C) 靴子的华丽

  3. “石火电光追不及”中“电光”主要象征: A) 时间的流逝
    B) 智慧的闪现
    C) 速度的迅捷

答案

  1. A) 观音、普贤、文殊
  2. A) 文殊菩萨的超凡能力
  3. C) 速度的迅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悲咒》:同样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
  • 《心经》:探讨智慧与空性。

诗词对比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尼法灯的《偈》更侧重于宗教意象和哲理的表达,而王维则在自然景色中体现人情与哲理。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均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 《禅诗精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