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1:11:18

墙阴有残雪,非与朝阳争。

老松无别态,气至理亦荣。

飞鸟凭双翼,忽与云烟并。

千峰岂我隔,孤杖果何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墙阴有残雪,非与朝阳争。
老松无别态,气至理亦荣。
飞鸟凭双翼,忽与云烟并。
千峰岂我隔,孤杖果何情。

白话文翻译:

墙角阴影中还有残雪,雪并不与朝阳争辉。
老松树并无其他的姿态,气韵至理也能显得荣华。
飞鸟借着双翅,偶尔与云烟相伴。
千峰山岂能将我隔绝,手持孤杖又能有什么情怀呢?

注释:

  • 墙阴:墙角阴影处。
  • 残雪:剩余的雪,指冬天未融化的雪。
  • 老松:年老的松树,象征坚韧、挺拔。
  • 气至理:指气质和道理达到极致。
  • 飞鸟:指鸟类,象征自由。
  • 双翼:鸟的两只翅膀。
  • 云烟并:与云和烟相伴,形容飞鸟在空中的自由。
  • 千峰:指千山万岭,象征遥远。
  • 孤杖:独自手持的拐杖,象征孤独的行者。
  • :情感,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呈祥,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常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野望 其二》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之间,借景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他孤独的情怀及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野望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诗人通过对残雪、老松、飞鸟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哲理的深刻理解。首句“墙阴有残雪”,通过墙角残雪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接下来的“非与朝阳争”,则体现了残雪的淡泊与安然,仿佛在告诉人们在自然面前,竞争与争执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老松的描写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老松无别态,气至理亦荣”,松树作为长青之物,象征着坚韧与持久,能够在岁月中依旧保持自己的气韵,令人钦佩。同时,飞鸟与云烟的结合,象征着自由的向往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最后,“千峰岂我隔,孤杖果何情”,诗人以孤杖自喻,虽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内心的情感却并不因物理的距离而消散。这种对生命的豁达与洒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宽广胸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墙阴有残雪:描绘了冬日的情景,墙角的残雪让人感受到冬季的余韵。
  2. 非与朝阳争:强调残雪的安静与淡泊,不与朝阳争辉,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3. 老松无别态:老松树并没有多余的姿态,暗示其质朴和坚韧。
  4. 气至理亦荣:即使在简单中,也能体现出深刻的道理与气质之美。
  5. 飞鸟凭双翼:飞鸟在空中自由飞翔,象征着自由与不羁。
  6. 忽与云烟并:飞鸟与云烟相伴,展示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7. 千峰岂我隔:千山万水并不能隔绝自己的情感,表现诗人的洒脱与不羁。
  8. 孤杖果何情:即使独自一人,手持孤杖,内心的情感依旧丰富,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飞鸟比作自由的象征。
  • 拟人:老松树被赋予了人的气质。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孤独的理解与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老松: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飞鸟:象征自由与解放。
  • 孤杖:象征孤独与人生的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墙阴有残雪”中的“残雪”指的是什么? a) 新雪
    b) 剩余的雪
    c) 融化的雪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老松”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坚韧与持久
    c) 脆弱
    答案:b)

  3. “千峰岂我隔”中,诗人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孤独
    b) 自由
    c) 不受阻隔的情感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李呈祥的《野望 其二》在意象的描绘上更为细腻,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壮丽。两者虽同为山水诗,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歌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