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虞沧江提刑三首》

时间: 2025-01-06 10:27:16

准旟三易守,骃辔两观风。

欲扫龙庭穴,犹参虎幄弓。

草余周圄绿,粟积汉屯红。

野渡方横棹,俄成夜壑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虞沧江提刑三首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准旟三易守,
骃辔两观风。
欲扫龙庭穴,
犹参虎幄弓。
草余周圄绿,
粟积汉屯红。
野渡方横棹,
俄成夜壑空。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可以译为:
更换了三次甲冑,准备守卫;
乘着骏马,双眼远望风光。
想要清扫龙庭的隐秘,却仍需分心于虎帐的弓箭。
草地上周围绿意盎然,
稻谷在汉代的屯兵处堆积成红色。
野渡口刚刚横渡小舟,
转眼间已成了夜晚的深渊。

注释

  • 准旟:古代的军旗。
  • 骃辔:指的是马的缰绳,这里用以象征驾驭的能力。
  • 龙庭:象征高贵、权力的地方。
  • 虎幄:指战场或军事帐篷,暗指危险。
  • 周圄:围墙,表示被围住的地方。
  • :指谷物,这里有丰收的意味。
  • 夜壑:象征深邃、无边的黑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生于宋朝,字泰和,号子山,著有《李子山诗集》。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以诗歌反映了其个人的遭遇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曾伯对朋友虞沧江的悼念之际,虞沧江因其才华和正直受到人们的尊重。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开头几句以军事意象引入,展现出一种紧张的守卫精神,仿佛在暗示着世事变迁的不安。诗人想要扫除隐秘的龙庭,却又不得不顾及虎帐的危险,体现了在权力与责任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接下来的自然描写则与前面的军事意象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与丰收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然而,最后一句以“夜壑空”收尾,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惆怅,似乎在暗示着对前途的迷茫与对友人的追忆。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交错,既有对朋友的怀念,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准旟三易守:意指更换了三次军旗,暗示多次变动与不安。
  • 骃辔两观风:骑马远眺,象征对未来的眺望与期待。
  • 欲扫龙庭穴:希望清理权力中心的隐秘,暗含对权力斗争的无奈。
  • 犹参虎幄弓:仍需应对危险,说明身处困境。
  • 草余周圄绿:自然的生机与繁荣,象征着生活的希望。
  • 粟积汉屯红:丰收的喜悦,历史的延续。
  • 野渡方横棹:描绘了渡口的安静情景。
  • 俄成夜壑空:瞬间的变化,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惆怅。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与比喻,如“骃辔”和“虎幄”的对比。
  • 诗中也运用了象征手法,草地、粟谷等意象均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庭:象征权力与高贵,代表着人们对权力的追求。
  • 虎幄:象征战争与斗争,反映了现实的残酷。
  • :代表自然的生机与丰收,象征希望与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曾伯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欲扫龙庭穴”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理想的追忆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友人的怀念

  3. 诗中提到的“虎幄”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战争与斗争
    C. 财富与荣华
    D. 亲情与友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忧愁与对生活的思考。
  • 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杜甫的作品都涉及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虽风格各异,但都能感受到对历史的关切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李曾伯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