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极千山不见村,忽逢三两仅崖根。几年生聚才如此,信是荒寒不足论。
白话文翻译: 极目远望,千山万岭中不见一个村庄,偶然间遇到三两户人家,也仅在崖根之下。经过几年的生息繁衍才有了这样的景象,确实,这里的荒凉寒冷不值得一提。
注释:
- 望极:极目远望。
- 千山:形容山岭众多。
- 不见村:看不到村庄。
- 忽逢:偶然遇到。
- 三两:形容数量少。
- 仅崖根:仅在崖壁的根部。
- 几年生聚:经过几年的生息繁衍。
- 信是:确实,的确。
- 荒寒不足论:荒凉寒冷不值得一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当时名士多有交往,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旅途中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荒凉之地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望极千山不见村”,通过“望极”和“不见村”的对比,突出了旅途的孤寂和荒凉。次句“忽逢三两仅崖根”,用“忽逢”和“仅崖根”描绘了偶然遇到的稀少人家,增添了一丝生机。后两句“几年生聚才如此,信是荒寒不足论”,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经过长时间生息繁衍才有的景象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这里的荒凉寒冷不值一提。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极千山不见村”:通过极目远望的视角,描绘了山岭连绵、不见人烟的荒凉景象。
- “忽逢三两仅崖根”:用偶然遇到的稀少人家,打破了前句的孤寂,增添了一丝生机。
- “几年生聚才如此”:表达了这片土地经过长时间生息繁衍才有的景象。
- “信是荒寒不足论”:暗示了这里的荒凉寒冷不值一提,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超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望极”和“不见村”、“忽逢”和“仅崖根”的对比,突出了旅途的孤寂和荒凉。
- 象征:“千山”和“崖根”象征了荒凉和边缘之地。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荒凉之地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整首诗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超然,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千山”:象征了连绵不断的山岭,突出了旅途的孤寂和荒凉。
- “崖根”:象征了边缘和稀少,描绘了偶然遇到的稀少人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望极千山不见村”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旅途的孤寂和荒凉 B. 旅途的繁华和热闹 C. 旅途的宁静和安详 答案:A
-
诗中“忽逢三两仅崖根”中的“三两”指的是什么? A. 三两个人 B. 三两户人家 C. 三两座山 答案:B
-
诗中“信是荒寒不足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荒凉之地的厌恶 B. 对荒凉之地的感慨 C. 对荒凉之地的超然和豁达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之美,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的自然意境。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的社会背景。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赵蕃的这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生活态度,而赵蕃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荒凉之地的感慨和超然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以及赵蕃在宋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