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弋阳道中 赵蕃 〔宋代〕
霜风不成霜,雨云复为雨。 溪山谁旧游,草树得新趋。 蓬窗递明暗,客枕随仰俯。 老子政哦诗,诸儿贪赋芋。
白话文翻译:
寒风未能凝成霜,雨云又化作了雨。 溪山之间,谁是旧时的游人?草木却有了新的动向。 蓬窗间光线交替明暗,旅客的枕头随着身体的起伏。 我正忙着吟诗,孩子们却贪玩地挖着芋头。
注释:
- 霜风不成霜:形容风虽冷,但未达到凝霜的程度。
- 雨云复为雨:云层转化为雨水。
- 溪山谁旧游:溪山之间,谁是曾经来过的游客。
- 草树得新趋:草木随着季节变化而有了新的生长动向。
- 蓬窗递明暗:形容窗户随着时间变化,光线明暗交替。
- 客枕随仰俯:旅客的枕头随着身体的动作而起伏。
- 老子政哦诗:我正在吟诗。老子,作者自称。
- 诸儿贪赋芋:孩子们贪玩地挖着芋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南塘,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此诗可能是在旅途中的即兴之作,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旅途生活的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弋阳道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旅途中的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首两句通过对“霜风”和“雨云”的描写,展现了天气的多变,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不确定性。中间两句通过对“溪山”和“草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两句通过对“蓬窗”和“客枕”的描写,以及作者与孩子们的不同活动,展现了旅途中的生活片段,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风不成霜”:风虽冷,但未达到凝霜的程度,形容天气的微妙变化。
- “雨云复为雨”:云层转化为雨水,继续描绘天气的变化。
- “溪山谁旧游”:溪山之间,谁是曾经来过的游客,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
- “草树得新趋”:草木随着季节变化而有了新的生长动向,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 “蓬窗递明暗”:形容窗户随着时间变化,光线明暗交替,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 “客枕随仰俯”:旅客的枕头随着身体的动作而起伏,描绘了旅途中的生活状态。
- “老子政哦诗”:我正在吟诗,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 “诸儿贪赋芋”:孩子们贪玩地挖着芋头,展现了生活的另一面。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草树得新趋”,将草树赋予了人的行为特征。
- 对比:如“老子政哦诗,诸儿贪赋芋”,通过作者与孩子们的不同活动,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片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霜风”、“雨云”:描绘了天气的变化。
- “溪山”、“草树”: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 “蓬窗”、“客枕”:反映了旅途中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霜风不成霜”形容的是什么? A. 天气寒冷 B. 天气微妙变化 C. 天气晴朗
- “诸儿贪赋芋”中的“赋芋”指的是什么? A. 种植芋头 B. 挖芋头 C. 吃芋头
- 诗中哪个词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A. 霜风 B. 蓬窗 C. 溪山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景。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弋阳道中》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