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铜剑歌,并引》
时间: 2025-01-17 09:58:16意思解释
武昌铜剑歌,并引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雨馀江清风卷沙,雷公蹑云捕黄蛇。
蛇行空中如枉矢,电光煜煜烧蛇尾。
或投以块铿有声,雷飞上天蛇入水。
水上青山如削铁,神物欲出山自裂。
细看两胁生碧花,犹是西江老蛟血。
苏子得之何所为,蒯缑弹铗咏新诗。
君不见凌烟功臣长九尺,腰间玉具高拄颐。
白话文翻译:
雨后江面清澈,风卷起沙粒,雷公在云间追捕黄蛇。
蛇在空中游走,像射出的箭,闪电闪耀,烧焦了蛇的尾巴。
有人投掷金属块,发出铿锵的声音,雷声震天,蛇随即入水。
水面上的青山如同削铁般锋利,神物欲从山中裂开而出。
仔细看两侧生出的碧花,依然是西江老蛟的鲜血。
苏子得到此物又能做什么,蒯缑弹铗吟唱新诗。
你难道没看到凌烟的功臣身长九尺,腰间佩带玉器高傲地抬着头。
注释:
- 雷公:古代神话中掌管雷电的神。
- 枉矢:比喻蛇在空中游动的姿态,形如箭矢。
- 铿有声:形容金属物体投掷后发出的响亮声音。
- 神物:指传说中的神灵或神奇的生物。
- 碧花:此处可能指与水相关的植物,象征生命与活力。
- 苏子:指苏轼,诗人自称。
- 蒯缑:指蒯通,古代诗人,象征文学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作品涉猎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苏东坡”。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作品中常透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历史的思考。铜剑象征着勇气与力量,诗中描绘的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交织,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武昌铜剑歌,并引》是一首具有丰富意象和深刻哲理的诗。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开头部分,细腻地描绘了雨后的江面与雷电交加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神秘。接着,蛇的形象象征着力量与灵动,而闪电则是力量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敬畏。
在诗的中段,苏轼通过“神物欲出山自裂”的形象,暗示了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的非凡气质和命运的悲壮。最后,诗人通过提及“苏子得之何所为”表达了对自身成就的反思,带有一丝无奈与自嘲。整首诗在展现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性和历史的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馀江清风卷沙:雨后的江面清澈,风卷起沙粒,描绘了生动的自然场景。
- 雷公蹑云捕黄蛇:雷公在云间追捕黄蛇,暗示自然的力量与神话的结合。
- 蛇行空中如枉矢:蛇在空中如同箭矢般游动,形象生动。
- 电光煜煜烧蛇尾:闪电照耀,蛇尾被烧,展现了电与蛇的对比。
- 或投以块铿有声:有人投掷金属块,声音铿锵,增强了现场的动态感。
- 雷飞上天蛇入水:雷声震天,蛇快速入水,表现了自然的迅速变化。
- 水上青山如削铁:山水如同经过雕刻,象征坚硬与美丽。
- 神物欲出山自裂:神灵要从山中显现,暗示潜藏的力量。
- 细看两胁生碧花:两侧生出碧花,象征生命的顽强。
- 犹是西江老蛟血:暗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生命的延续。
- 苏子得之何所为:反思自身的成就。
- 君不见凌烟功臣长九尺:提到历史英雄,强调成就与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蛇行如箭,形象生动。
- 拟人:雷公的形象具有人性,增加了神秘感。
- 对仗:如“水上青山如削铁”,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地位与成就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洗净与新生。
- 江:代表自然的流动与变化。
- 雷蛇:象征力量与危险。
- 青山:象征坚韧与美丽。
- 碧花:象征生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武昌铜剑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雷公”象征什么?
- A) 风
- B) 雷电
- C) 水
- D) 土地
-
诗中“神物欲出山自裂”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力量
- B) 英雄的崛起
- C) 生活的艰辛
- D) 文化的传承
答案:
- B) 苏轼
- B) 雷电
- B) 英雄的崛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为苏轼作品,探讨人生与自然。
- 《滕王阁序》:王勃的作品,亦有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武昌铜剑歌》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自然与历史,但苏轼更注重哲理与反思,而李白则更为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