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倚坐)》

时间: 2025-01-01 15:49:05

绣幕罗裙风冉冉,象床毡幄低垂。

兽炉香袅锦屏围。

不贪欹钿枕,偏爱倚花枝。

软玉红绡轻暖透,温温翠袖扶持。

正堪安稳坐称时。

雨云忘峡梦,身境是瑶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倚坐)
作者: 史浩 〔宋代〕

绣幕罗裙风冉冉,
象床毡幄低垂。
兽炉香袅锦屏围。
不贪欹钿枕,
偏爱倚花枝。
软玉红绡轻暖透,
温温翠袖扶持。
正堪安稳坐称时。
雨云忘峡梦,
身境是瑶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雅的室内景象。绣制的帷幕和轻盈的裙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象牙床和毡帐低垂,香气从兽炉中袅袅升起,环绕着锦绣的屏风。我并不贪恋那倾斜的钿枕,更偏爱倚在花枝上。软玉般的红色轻纱透出温暖的气息,翠绿色的袖子轻轻扶持着我。此时,正是安稳坐着的好时光。雨云模糊了峡谷的梦境,身处的环境宛如瑶池般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绣幕:刺绣的帷幕。
  • 罗裙:轻盈的裙子。
  • 兽炉:用兽形装饰的香炉。
  • 锦屏:用锦缎制成的屏风。
  • 钿枕:装饰华丽的枕头。
  • :依靠。
  • 花枝:花木的枝条。
  • 软玉:柔软如玉的物体,象征美好。
  • 红绡:红色轻薄的丝绸。
  • 翠袖:绿色的袖子。

典故解析

  • 瑶池: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好和宁静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逢辰,号云溪,南宋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雅,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临江仙(倚坐)》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多聚会于酒楼茶馆,吟诗作对。此诗体现了作者在闲适的环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诗歌鉴赏

《临江仙(倚坐)》是一首描绘优雅日常生活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绣幕和罗裙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轻盈的风情。紧接着,兽炉的香气和锦屏的环绕,强化了室内的温馨感,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惬意。

在诗的中段,诗人表达了对倚靠花枝的偏爱,显示出一种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然的向往。他不愿依靠那些奢华的物件,而是选择了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姿态。后面的描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之美,温暖的红绡和翠袖仿佛在轻轻拥抱着诗人,营造出一种温柔的庇护感。

最后的意象“雨云忘峡梦,身境是瑶池”则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雨云模糊了梦境,而现实却如同瑶池般美好,令人向往。这种对梦与现实的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宁静和自在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幕罗裙风冉冉:描绘室内环境,绣幕和裙子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
  • 象床毡幄低垂:象床和毡帐低垂,增添了一份温柔的亲密感。
  • 兽炉香袅锦屏围:香气缭绕,锦屏环绕,表现出环境的优雅和宁静。
  • 不贪欹钿枕,偏爱倚花枝:表达诗人对奢华物品的不屑,更偏爱自然的简单与美好。
  • 软玉红绡轻暖透:用柔软的红绡衬托出温暖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温温翠袖扶持:翠袖轻轻扶持,传达出一种被呵护的感受。
  • 正堪安稳坐称时:此时正是令人安稳的时刻,体现诗人对于当下的满足。
  • 雨云忘峡梦,身境是瑶池:梦境模糊,现实却如瑶池般美丽,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境”比作“瑶池”,增强了诗的幻想色彩。
  • 拟人:如“翠袖扶持”,使得环境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优雅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内心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幕:象征着美丽的生活环境。
  • 兽炉:代表着生活的温馨和香气。
  • 花枝: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 瑶池: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绣幕罗裙”的描写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宁静与优雅
    B. 奢华与烦闷
    C. 忧伤与失落

  2. 诗人对“钿枕”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爱
    B. 不屑
    C. 渴望

  3. 最后两句“雨云忘峡梦,身境是瑶池”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梦与现实的对比
    B. 对未来的憧憬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史浩的《临江仙(倚坐)》更注重描绘细腻的环境和心境,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史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