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时间: 2025-01-19 19:09:25

晓莺声脆雨花乾。

倦枕梦初残。

衣渍香留,窗深纸暗,把镜近檐看。

断云压损溪桥柳,花迳雪阑斑。

深倚屏根,间敲诗字,酒醒倍春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游
作者: 胡翼龙 〔宋代〕

晓莺声脆雨花乾。
倦枕梦初残。
衣渍香留,窗深纸暗,把镜近檐看。
断云压损溪桥柳,花迳雪阑斑。
深倚屏根,间敲诗字,酒醒倍春寒。

白话文翻译

清晨,黄莺的叫声清脆,雨后的花朵已被阳光晒干。
我在疲惫的枕头上,梦刚刚开始消散。
衣衫上飘着香气,窗子深处纸张暗淡,
我把镜子靠近屋檐看。
断断续续的云朵压低了溪边的柳树,
花径上,雪白的栏杆上点缀着斑驳的花影。
我深深倚着屏风,偶尔敲击几字诗句,
酒醒之后,春寒更显得刺骨。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莺:清晨的黄莺,代表春天的气息。
  • 倦枕:疲倦的枕头,暗示梦境的迷离与不舍。
  • 衣渍香留:衣服上仍留有香气,体现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纸暗:窗外光线暗淡,象征内心的沉重与孤寂。
  • 断云:云层零散,暗示天气的变化和心情的波动。
  • 压损:压低或损坏,形容柳树的柔弱。
  • 深倚:深深依靠,表现出疲惫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传统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及内心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翼龙,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主要以词、诗见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春寒料峭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与个人的孤独情怀。

诗歌鉴赏

《少年游》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一幅春日清晨的画面。开头的“晓莺声脆雨花干”,以清新的声音和意象引入,唤起了读者对春天的向往。而接下来的“倦枕梦初残”则转向个人情感,诗人在梦中与现实的交织中感到疲惫,梦境的破裂让人倍感失落。

诗中不断出现的对比,如“衣渍香留”与“窗深纸暗”,不仅体现了外在环境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还反映出诗人在喧嚣与宁静之间的挣扎。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沉浸在对春天的思考中,断云、溪桥、柳树等自然意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的“酒醒倍春寒”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心境,酒醒后的清醒与春寒的刺骨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惆怅。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宋代词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莺声脆雨花干”: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气氛,莺鸟的鸣叫和雨后干燥的花朵,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倦枕梦初残”:表达了诗人刚醒时的疲惫和对梦境的留恋。
  • “衣渍香留,窗深纸暗”:对比外界的香气与内心的沉闷,反映出内心的孤独感。
  • “断云压损溪桥柳”:意象中透露出一种萧瑟景象,象征诗人内心的沉重。
  • “花迳雪阑斑”:表现自然景色的细腻与美丽,但又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 “深倚屏根,间敲诗字”:诗人在屏风后写诗,表现出一种隐秘的思考与创作的状态。
  • “酒醒倍春寒”:强调酒醒后的清醒与现实的寒冷,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晓莺声脆”与“倦枕梦初”,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意象的比喻,表现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 拟人:如“断云压损”,使自然景物生动化,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个人的孤独展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感伤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莺: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活力。
  • 倦枕:暗示内心的疲惫与对美好梦境的留恋。
  • 花迳:代表美好的自然景象,也隐喻人生的荆棘。
  • :象征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与现实的清醒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晓莺”代表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夏天
    D. 冬天

  2. “倦枕梦初残”中的“倦枕”暗示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疲惫
    C. 兴奋
    D. 平静

  3. 诗中“酒醒倍春寒”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安宁
    D. 灿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胡翼龙的《少年游》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语言更为婉约,情感更加细腻。而胡翼龙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深沉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却同样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