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纸鸢》
时间: 2025-01-17 10:32: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儿童云戏趁清明,一线风光两翼轻。
列子徒闻旬五御,胎仙犹咽九皋声。
却因吴下初传制,好与檐前共得名。
暂尔高腾还落地,嗤他碌碌待人成。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时节,孩子们在空中放风筝,享受着那一线的风光,风筝轻巧地在空中飞舞。列子听说过五御的传说,但胎仙仍在咽下九皋的声音。风筝的技艺最初是在吴地传开,因而与屋檐前的风筝共得名。暂时飞得高高的风筝最终还是要落到地上,嘲笑那些碌碌无为的人。
注释:
-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人们会在这时扫墓祭祖,也常进行春游。
- 列子:指古代哲学家列御寇,他的思想和故事常被后人引用。
- 五御:指的是传说中的五位神仙,代表着高贵和超脱。
- 胎仙:指的是一种神话中的仙人,象征着高人一等的存在。
- 九皋声:指的是美妙的音乐或声音,源自《诗经》的表述。
- 吴下:指古代吴国地区,现今的江苏一带。
- 碌碌:形容平庸、无所作为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1711年—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皇帝,擅长诗词,尤其在古诗方面有较高造诣。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
创作背景:
《戏题纸鸢》创作于清明时节,正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光,诗中体现了对清明节气的描写和对童年游戏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戏题纸鸢》以清明时节的儿童放风筝为主题,初看似乎是一首轻松的儿童游戏诗,实则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中通过儿童的嬉戏,展现出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与风筝之间的比喻,不仅描绘了风筝在空中翱翔的姿态,也暗示了人生的高低起伏。
在第一联,诗人描绘了儿童在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在第二联中,诗人提到列子的传说,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自由时的无奈与痛苦。第三联提到吴地的风筝技艺,赋予风筝文化内涵,象征着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最后,诗人以“暂尔高腾还落地”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尽管人们会有高光时刻,但终将回归现实,嘲笑那些无所作为的人。
整首诗乐观而又深邃,既体现了儿童的天真无邪,又引发了对人生的思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世态人情的审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儿童云戏趁清明:描绘清明时节,儿童们在玩耍,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 一线风光两翼轻:形容风筝在空中飞舞,轻盈如同风中的画面。
- 列子徒闻旬五御:提到列子听闻五位神仙的传说,强调超脱与理想。
- 胎仙犹咽九皋声:暗示即使是仙人也有难以摆脱的声音,表现出一种人生的无奈。
- 却因吴下初传制:提到风筝技艺的起源,体现文化的传承。
- 好与檐前共得名:风筝与居住环境结合,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暂尔高腾还落地:人生高峰与低谷的比喻,反映出人生的残酷与真实。
- 嗤他碌碌待人成:批评那些碌碌无为的人,鼓励追求自由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筝比拟为人生的象征,表现出人们的追求与现实。
- 拟人:赋予风筝以情感,使其在诗中不仅是物体,更是情感的载体。
- 对仗:如“高腾”与“落地”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由与童趣的向往,同时也透漏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强调在追求理想与生活乐趣的过程中,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儿童:象征纯真和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 纸鸢:象征自由、梦想与追求。
- 清明:代表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祭祖文化。
- 吴下:象征传统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儿童云戏”所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清明时节的祭祀
B. 孩子们放风筝
C. 成人们的聚会 -
“暂尔高腾还落地”表明了什么?
A. 人生的高低起伏
B. 风筝的飞行
C. 自然的变化 -
诗中提到的“列子”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古代哲学家
C. 风筝的名称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风筝》——现代诗人对亲情与自由的思考。
- 《春望》——杜甫的春天景象,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春晓》(孟浩然)与《戏题纸鸢》,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后者则融入了人文情感。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对比《戏题纸鸢》,在表达离别和人生感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介绍古诗词的内容与背景。
- 《清代诗词研究》——深入探讨清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