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竹庙》

时间: 2025-01-01 15:21:05

借榻丛祠日已曛,办看频此谒灵君。

傥来梦事休重卜,向去诗材进几分。

明主不消人谏猎,故山空使空移文。

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盖竹庙
借榻丛祠日已曛,
办看频此谒灵君。
傥来梦事休重卜,
向去诗材进几分。
明主不消人谏猎,
故山空使空移文。
寄书报与荆妻说,
十袭荷衣莫要焚。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竹庙里借卧,夕阳已经西沉,
我常常来这里拜访神灵。
如果晚上做了梦,就不要再去占卜,
我想把往日的诗句多写几分。
明主不需要人劝阻他去打猎,
故乡的山空留给我去写空文。
我寄书给荆妻,希望她告诉我,
那十袭荷衣千万不要烧毁。

注释:

  • 盖竹庙:竹庙,指的是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的庙宇,象征清雅。
  • 借榻:借用的床榻,这里指诗人暂时在庙中休息。
  • 灵君:指庙中的神灵。
  • 傥来:如果、假如。
  • :占卜,古代通过某种方式预测未来。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谏猎:劝阻君主狩猎。
  • 故山:故乡的山。
  • 移文:写作或书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子翚,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以其诗风雄浑、清新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时,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及对生活的哲思。

诗歌鉴赏:

《盖竹庙》是刘克庄以竹庙为背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与思考的一首诗。诗人的情感通过对庙宇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与沉思的氛围。诗的开头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给人一种恬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提到拜访神灵,暗示了诗人对精神寄托的渴望。在梦境与占卜之间,诗人似乎在反思人生的命运与选择,认为有些事情不必过于追求确定。

后四句则转向对现实的观察,明主不需要他人的劝谏,显示出诗人对当权者的无奈与无力。同时,故乡的山川虽然留给他深切的怀念,却也让他感到一种空虚和失落。最后一句提到寄书给荆妻,表现出对亲人的关心与不舍,尤其是对荷衣的叮嘱,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保护。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思考,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借榻丛祠日已曛:在庙中借宿,夕阳已经西沉,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2. 办看频此谒灵君:我常常来这里拜访神灵,表现出对神明的敬仰。
  3. 傥来梦事休重卜:如果做了梦,就不要再去占卜,表达对命运的顺其自然。
  4. 向去诗材进几分:想把以前的诗句多写些,表达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5. 明主不消人谏猎:明智的君主不需要劝阻去打猎,暗示政治的无奈。
  6. 故山空使空移文:故乡的山空留给我去写空文,表现内心的孤独感。
  7. 寄书报与荆妻说:寄信给妻子,表达对她的关心与想念。
  8. 十袭荷衣莫要焚:希望她不要焚烧那十袭荷衣,象征对美好往昔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借榻丛祠”与“办看频此”,形成整齐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荷衣象征着美好回忆,寄托了对过去的怀念。
  • 隐喻:庙宇与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 竹庙:象征清雅与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归属感。
  • 夕阳:象征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神灵:象征信仰与精神寄托。
  • 荷衣:象征美好回忆与对过去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君”指的是谁?

    • A. 自然
    • B. 神灵
    • C. 君主
    • D. 诗人
  2. 诗人希望“十袭荷衣”如何?

    • A. 要焚烧
    • B. 不要焚烧
    • C. 要赠送
    • D. 要收藏
  3. “明主不消人谏猎”中提到的“明主”是指?

    • A. 平常人
    • B. 君主
    • C. 神灵
    • D. 诗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盖竹庙》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但刘克庄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陶渊明则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分析宋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
  • 《中国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的鉴赏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