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二首》
时间: 2025-01-19 18:52:09意思解释
再和二首
原文展示:
少小从军事袴鞾,只今庙算主通和。
胡来复去兔三窟,民散未收蜂一窝。
病觉风光于我薄,老知书册误人多。
罪言著就深藏取,自笑狂生壮志蹉。
白话文翻译:
我年轻时就参与军旅生涯,如今才明白庙堂之中权谋的复杂。
外族来袭反复无常,百姓却依然流离失所。
生病时才意识到自己对美好风光的感受是多么微薄,
年老时才知道那些书本知识对人帮助有限。
我所说的罪名被深深埋藏,我只能自嘲曾经的壮志未能实现。
注释:
- 袴鞾:古代的军服,象征着军事活动。
- 庙算:指的是政治谋略和权力斗争。
- 胡: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常与中原的王朝发生冲突。
- 兔三窟:比喻危机四伏,形容环境复杂。
- 风光:指自然景色或美好事物。
- 书册:指书本,学习知识的工具。
- 罪言著就:指被人所控告或指责。
典故解析:
“庙算”出自古代对君主和谋士进行策略分析的场所,反映了政治权谋的复杂性。“兔三窟”则源于古代兔子为了躲避敌人而挖掘多个洞穴,象征着危机感和防备意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文赋,作品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战乱时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失落。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再和二首》展现了他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开篇以“少小从军事袴鞾”引入,表现年轻时的军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接着通过“胡来复去兔三窟”描绘了北方民族的侵扰与百姓的苦难,深刻揭示了战乱给民众带来的伤害。同时,诗人在“病觉风光于我薄”中感叹自己对美好事物感受的不足,体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与感慨。这种情感在“老知书册误人多”中达到高潮,表达了对书本知识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最后一句“自笑狂生壮志蹉”则是自嘲,表现了对自身经历的消极评价,增强了整首诗的悲剧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少小从军事袴鞾”:年轻时的军旅生涯,充满理想和抱负。
- “只今庙算主通和”:现在意识到权谋的复杂与困难。
- “胡来复去兔三窟”:外敌来袭,国家危机,民众无处可逃。
- “民散未收蜂一窝”:民众分散,社会动荡不安。
- “病觉风光于我薄”:生病时才意识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缺乏。
- “老知书册误人多”:年老时才明白书本知识的局限性。
- “罪言著就深藏取”:被他人指责而深感无奈。
- “自笑狂生壮志蹉”:自嘲曾经的理想未能实现,感到惋惜。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兔三窟”形象地表现了危机四伏。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个人经历与国家大势的结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无奈,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军事:象征着权力与斗争,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
- 风光: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因现实的无奈而感到渺小。
- 书册:代表着知识与智慧,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微不足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少小从军事袴鞾”中“袴鞾”指的是什么?
- A. 军事活动
- B. 书本知识
- C. 自然风光
答案:A
-
诗中“兔三窟”比喻了什么?
- A. 美好生活
- B. 危机与防备
- C. 知识的局限
答案:B
-
诗人对书本知识的态度是?
- A. 崇拜
- B. 反思
- C. 不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无奈。
- 杜甫《春望》:描绘了国家动荡中个人的无奈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中都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刘克庄的语气更加悲观,而杜甫则在苦难中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出版的相关书籍。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