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蒙中赴辟二首》

时间: 2025-01-19 18:10:22

圣君羔雁远相求,去去榆关迫盛秋。

应念霜寒履中野,定分月色照鄜州。

画江谋拙难言智,出塞诗豪不惹愁。

却笑缚轮观井者,一生过计更私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方蒙中赴辟二首
刘克庄

圣君羔雁远相求,去去榆关迫盛秋。
应念霜寒履中野,定分月色照鄜州。
画江谋拙难言智,出塞诗豪不惹愁。
却笑缚轮观井者,一生过计更私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好友方蒙中赴辟的送别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思考。即使在遥远的榆关,也能感受到圣君的召唤,离别之际,寒霜侵袭,脚下的野地愈加凛冽。即使对未来的拼搏有着美好的愿景,但在出塞的豪情之下,仍然难以掩饰内心的忧愁。最后,诗人以轻松的口气调侃那些只关心眼前小利的人,反而更显得自己心中忧虑的沉重。


注释

  1. 圣君:指的是朝廷的君主,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2. 羔雁:羔羊和大雁,形容志向高远。
  3. 榆关:古代边关名,象征离别与旅途的艰辛。
  4. 霜寒:秋天的寒霜,代表严酷的自然环境。
  5. 鄜州:地名,古代陕西的一部分,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6. 画江:描绘江河的壮美,暗示理想与抱负。
  7. 出塞:指出征边塞,表现豪情壮志。
  8. 缚轮观井者:用以讽刺那些只关心眼前小利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俊,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其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借送别之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朋友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方蒙中前途的祝福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以“圣君羔雁远相求”引入,既表现出对国家前景的关注,也暗示了个人理想的追求。接着通过“去去榆关迫盛秋”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急迫而又肃杀的氛围,表现出秋天的萧瑟和离别的迫切。

诗中“应念霜寒履中野”一句,描绘了在寒霜侵袭的环境中,行者的艰辛,流露出深切的关怀。而“定分月色照鄜州”,则转向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后半部分“画江谋拙难言智,出塞诗豪不惹愁”则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虽然有豪情壮志,却难以逃避内心的忧虑。最后以“却笑缚轮观井者”作结,带有一丝讽刺意味,让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和追求的方向。

整首诗情感丰富,结构严谨,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刘克庄的诗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比喻表达对君主的效忠与追求,体现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紧密联系。
    • 第二联描绘了离别的季节背景,反映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 第三联表现出诗人的豪情与对生活的思考,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第四联以调侃的方式,反映出对庸碌人生的嘲讽,深化了诗的主题。
  2.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羔雁”比喻志向,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画江谋拙难言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3. 主题思想

    • 这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羔雁:象征志向高远,追求理想。
  2. 霜寒:象征艰难与挑战。
  3. 月色:象征美好的未来与希望。
  4. 井者:象征庸碌无为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榆关”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离别与旅途
    C. 自由

  2. 诗中“霜寒履中野”是指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旅途的艰辛
    C. 友人的牵挂

  3. “却笑缚轮观井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讽刺庸碌生活
    B. 对未来的担忧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别》李叔同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送方蒙中赴辟二首》和王之涣的《送友人》,两者都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刘克庄更加强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现了友情的珍贵和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宋代文学研究》
  • 《刘克庄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