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百舌答》

时间: 2025-01-04 09:47:09

祸福无门未可凭,天教有口可无声。

莫嫌口解为身累,雁不能鸣反自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百舌答
作者: 潘牥 〔宋代〕
祸福无门未可凭,天教有口可无声。
莫嫌口解为身累,雁不能鸣反自烹。

白话文翻译:

灾祸与幸福并没有特定的门路可以依靠,而天意虽然有口,却往往无声。
不要嫌弃口头的解说会成为身体的负担,像雁一样不能鸣叫,反而自我烹饪。

注释:

  • 祸福:灾难与幸福。
  • 无门:没有固定的途径。
  • 天教:天意或上天的教导。
  • 口解:口头解释。
  • 身累:身体的负担或累赘。
  • :指大雁,常用作比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字时中,号东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独特,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出淡泊明志的情怀。

创作背景:

《代百舌答》创作于潘牥对当时社会变动的感慨之中,反映了他对命运与言语的思考,旨在探讨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如何看待口头解释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代百舌答》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通过对“祸福无门”和“天教有口”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命运和语言的深刻思考。首句“祸福无门未可凭”,指出人生的祸福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仿佛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轻易寄希望于表面现象。接着“天教有口可无声”,则意在说明天意往往隐秘而难以捉摸,虽然有时候会有言语上的解释,但真正的含义往往是沉默的、不可言喻的。

后两句“莫嫌口解为身累,雁不能鸣反自烹”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警示人们不要因言语的负担而自我束缚。这里的“雁”作为象征,暗含了不具备声音的存在,传达了即使不能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仍然要保持自我生存的意识。整首诗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既有对命运的无奈,也有对言语与行动关系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祸福无门未可凭:指福祸不是由某种固定的途径或方法可以依赖的,强调了命运的不确定性。
  2. 天教有口可无声:表达上天的教导往往不是通过言语来传达,而是通过经验与体悟。
  3. 莫嫌口解为身累:劝诫人们不要因为口头解释而认为这是负担。
  4. 雁不能鸣反自烹:比喻那些不能表达自己的人,反而会面临更大的困境,暗示沉默的代价。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雁”比喻那些无声而又被动的存在。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莫嫌”使读者思考口解的价值。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命运的不可捉摸与语言表达的局限,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复杂时,理解言语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祸福:象征人生的起伏与无常。
  • 天教:象征命运与上天的安排。
  • :象征沉默者或无法表达自我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雁”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沉默和无奈
    C. 幸福
    D. 旅行

  2.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____之间的关系。

  3. 判断题:诗中“天教有口可无声”意指上天的教导总是通过声音传达。(对/错)

答案:

  1. B
  2. 语言与行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代百舌答》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但前者更为沉思,后者则更为豪放。李白的诗中强调了及时行乐,而潘牥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与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