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1-17 10:23:43意思解释
满江红
作者: 潘牥 〔宋代〕
原文展示:
筑室依崖,春风送一帘山色。沙鸟外,渔樵而已,别无间客。醉后和友眠犊背,醒来瀹茗寻泉脉。把心情分付陇头云,溪边石。身未老,头先白。人不见,山空碧。约钓竿共把,自惭钩直。相蜀吞吴成底事,何如只抱隆中膝。漫长歌歌罢悄无言,看青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依山而建的小屋,春风送来了山间的美景。屋外只有沙鸟在飞,渔夫和樵夫在忙碌,几乎没有其他的访客。醉酒后与友人一起在牛背上安睡,醒来后泡茶寻觅泉水的源头。将自己的心情寄托在陇山上的白云和溪边的石头上。年轻的身体尚未衰老,白发却先到。人迹罕至,山间空旷而碧绿。约好一起钓鱼,却因自己钓竿直而感到羞愧。与蜀国和吴国争斗有什么意义,不如在隆中静静地抱着膝盖。长歌一曲后又变得寂静,只剩下望着青色的山壁。
注释:
- 筑室依崖:指在山崖旁建房居住。
- 春风送一帘山色:春风带来了山的美丽景色。
- 醉后和友眠犊背:与朋友喝醉后在牛背上睡觉。
- 瀹茗:泡茶。
- 陇头云:陇山之上的云。
- 自惭钩直:因钓竿太直而感到羞愧。
- 相蜀吞吴:指历史上蜀国和吴国之间的战争。
- 隆中:指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诗人隐居山林之时,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淡漠。诗中多处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满江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在诗中,春风、山色、沙鸟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画面。诗人通过与友共醉、寻泉、泡茶等生活细节,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恬淡。诗中提到的“自惭钩直”,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局限的自省,表现出一种谦逊与自嘲的情感。同时,他对蜀吴争斗的无奈感慨,也反映了对历史纷争的无力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充满了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筑室依崖,春风送一帘山色:诗人描述自己在山崖旁建房,春风带来了美丽的山色,暗示了隐逸生活的美好。
- 沙鸟外,渔樵而已,别无间客:屋外只有沙鸟在飞翔,渔夫和樵夫在忙碌,没有其他访客,体现了环境的宁静。
- 醉后和友眠犊背,醒来瀹茗寻泉脉:与朋友一起喝酒后在牛背上睡觉,醒来后泡茶并寻找泉水,表现了悠闲的生活状态。
- 把心情分付陇头云,溪边石:将心情寄托在远方的云和溪边的石头上,表达了对自然的依恋。
- 身未老,头先白:虽然身体尚未衰老,但白发已经出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人不见,山空碧:人迹罕至,山间一片空旷,描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约钓竿共把,自惭钩直:约好一起钓鱼,却因钓竿太直而感到羞愧,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自谦。
- 相蜀吞吴成底事,何如只抱隆中膝:与其争斗,不如静静地隐居在隆中,体现了对历史纷争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漫长歌歌罢悄无言,看青壁:长时间的歌唱后又变得安静,只剩下对青色山壁的沉思,表现出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心情相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醉后”和“醒来”,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人世纷争的淡漠,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山色: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沙鸟: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 钓竿:代表友谊与生活的闲适。
- 青壁:象征着内心的思考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醉后和友眠犊背”是指什么? A. 在牛背上睡觉
B. 在河边睡觉
C. 在家中睡觉 -
诗中“身未老,头先白”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青春的追忆
C. 对衰老的无奈 -
诗人在诗中提到“何如只抱隆中膝”,意指? A. 忍受世事纷争
B. 享受隐逸生活
C. 追求权力与名利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潘牥《满江红》均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洒脱,而潘牥则偏向于宁静与淡泊。
通过以上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满江红》的诗意与情感,同时也能感受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