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呈徐仲车》
时间: 2025-01-06 10:32: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呈徐仲车
作者: 黄庭坚
诸葛见益州,释耒答三顾。
川流恨未平,武功原上路。
杜微对诸葛,舆致但求去。
倾心倚经纶,坐上漫书疏。
白鸥渺蒹葭,霜鹘在指呼。
借问诸葛公,如何迎主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的历史形象。首先提到诸葛亮在三顾茅庐时得到刘备的重用,接着表达了对未能平定川流的遗憾,以及对功业的渴望。杜微与诸葛亮的对话表明了他对权力的追求,而倾心于经纶则表现了他对政治的热爱。最后,白鸥与霜鹘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孤寂的情境,诗人借此发问,向诸葛亮请教如何迎接主簿。
注释:
- 释耒:指放下农具,象征不再耕作,转而从政。
- 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与重视。
- 杜微:历史人物,可能指杜甫,或杜微为某个典故中的人物。
- 倾心倚经纶:倾心于治国理政的才能,表达了对政治的热爱与追求。
- 白鸥、蒹葭:意象,白鸥象征自由与逍遥,蒹葭则代表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以豪放洒脱、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历史变革与政治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历史人物诸葛亮,借古喻今,表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诸葛亮的歌颂,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理想政治的渴望。诗的开篇提到“诸葛见益州”,即深刻揭示了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其对国家的贡献。接着提到“川流恨未平”,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显示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关切。
杜微与诸葛亮的对话部分,展现了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反映了历史人物在面对权力时的不同选择和追求。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深刻的政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葛见益州:揭示诸葛亮的才华与历史地位。
- 释耒答三顾:强调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与期望。
- 川流恨未平:表达对未能平定动乱的遗憾。
- 武功原上路:暗示追求功业的艰辛与努力。
- 杜微对诸葛:可能是与历史人物的对照,反映当时政治环境。
- 倾心倚经纶:显示对治国理政的热情和才能。
- 白鸥渺蒹葭:自然意象,寓意孤独与渴望。
- 借问诸葛公:向历史名人求教,表现对智慧的渴望。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白鸥渺蒹葭”,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通过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政治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象征。
- 白鸥:自由与逍遥的象征。
- 蒹葭:孤独和渴望的象征。
- 川流:动荡与不安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诸葛亮在诗中代表什么样的品质?
A. 忍耐 B. 智慧 C. 懦弱 D. 贪婪 - “三顾”一词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曹操三次拜访 B. 刘备三次拜访 C. 诸葛亮三次出征 D. 白居易三次写诗 - 诗中提到的“川流”象征着什么?
A. 宁静 B. 动荡 C. 安宁 D. 富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现了对历史与政治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咏史呈徐仲车》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社会的关切,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关注时事对个人的影响。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