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其十》

时间: 2025-01-04 08:55:51

明驼思千里,驽马怯负荷。

小人蠹诗书,安乐北窗卧。

瓢空且乞饭,儿寒教补破。

机巧生五兵,百拙可用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驼思千里,驽马怯负荷。
小人蠹诗书,安乐北窗卧。
瓢空且乞饭,儿寒教补破。
机巧生五兵,百拙可用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明驼虽然能走千里,但驽马却因畏惧负担而不敢前行。小人贪图安逸,整日窝在北窗下读书。生活艰难,乞讨为生,孩子在寒冬中补衣服。即使技巧高超,也难以应对五种武器的挑战,笨拙之人也能有所作为。

注释:

  • 明驼:指速度快的骆驼。
  • 驽马:指劣等的马,象征无能的人。
  • 小人:指对名利有追求的人,通常带有贬义。
  • :蛀虫,指对诗书的破坏,象征小人的贪婪。
  • 北窗卧:形容安逸的生活。
  • 瓢空且乞饭:生活困窘,乞讨为生。
  • 儿寒教补破:孩子在寒冷中缝补破衣服,形象地描绘出生活的艰辛。
  • 机巧生五兵:提到五种武器,象征竞争与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尤以词和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多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见长,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交织之时,诗人借助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感叹人世之艰。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其十》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明驼”和“驽马”的对比,形象地点明了能力与负担的关系,点出有能力的人可能会遭遇更多的责任与压力,而无能者却因恐惧而不敢前行。接下来的“小人蠹诗书”则通过对小人的描写,展现了社会中一些人沉迷于安逸生活的消极面,强化了对比的力度。

诗中“瓢空且乞饭”则直接揭示了生活的艰辛,画面感极强,令人心生怜悯。而“儿寒教补破”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情与苦楚,身处困境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令人动容。最后两句“机巧生五兵,百拙可用过”则是对能力与技巧的反思,强调在艰难的环境中,普通人也可以找到生存的方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展现了黄庭坚对人性、生活的独特见解,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驼思千里:意指有能力的人志向远大,想要追求更远的理想。
  2. 驽马怯负荷:劣马因惧怕负担而不愿前进,讽刺那些能力不足却又不敢承担责任的人。
  3. 小人蠹诗书:小人只图安逸,沉迷于诗书,反映出对现实的逃避。
  4. 安乐北窗卧:安逸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小人的懒惰。
  5. 瓢空且乞饭:生活困窘,乞讨为生,表现出社会底层的艰难。
  6. 儿寒教补破:即使在困境中,家庭仍然有温情与责任的传承。
  7. 机巧生五兵:提到五种武器,象征竞争与挑战,反映出社会的复杂。
  8. 百拙可用过:指出即使是笨拙的人也能在生活中找到出路。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比表现出人物的不同命运,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叹,以及对人性深层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能力与责任。
  • :代表无能与畏惧。
  • 小人:象征社会底层的消极面。
  • :象征生活的贫困。
  • :象征家庭的希望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驼思千里”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有志者的追求
    c) 小人的懒惰

  2. “儿寒教补破”中“补破”指的是什么? a) 修理衣服
    b) 学习知识
    c) 生活的艰难

答案

  1. b) 有志者的追求
  2. a) 修理衣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对抗与无奈。而黄庭坚的诗则更倾向于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