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得超山与半山,重来定在早春前。不教吟兴损游屐,预与梅桃约一年。
白话文翻译:
留住超山和半山的美景,明年春天再来这里玩。不会让吟唱的兴致影响到我的游玩,早早就与梅花和桃花约定了一年。
注释:
- 超山:指的是超山,位于西湖附近,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著称。
- 半山:指的是半山,亦是西湖风景区的一部分,风景如画。
- 吟兴:吟唱的兴致,指的是写诗或吟咏的情趣。
- 游屐:游玩时穿的鞋子,形容出游的轻松自在。
- 梅桃:梅花和桃花,常用作春天的象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梅桃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季节变迁的敏感和热爱。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而桃花则象征着美丽与春天的希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魏新河,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常常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结合,形成独特的诗歌风格。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天前夕,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溢于言表,反映了现代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 其三十一》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珍视和对春天的期待。开头“留得超山与半山”,一方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一种希望,期待再次相聚的心情。接着“重来定在早春前”,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渴望在春天的气息中再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不教吟兴损游屐”一句,展示了诗人对吟咏与游玩的平衡看法,希望在诗歌与游玩的生活中找到和谐。诗的最后“预与梅桃约一年”,通过梅桃花的约定,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循环,诗人用此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留得超山与半山”:表达对超山和半山景色的珍视。
- “重来定在早春前”:暗示未来将有重游之约,希望在春天之前再次到访。
- “不教吟兴损游屐”:强调诗人不会让吟咏的情趣影响游玩的愉悦。
- “预与梅桃约一年”:通过对梅桃花的约定,表达对春天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留得”和“重来”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梅桃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超山与半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归属感。
- 梅桃:代表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超山”与“半山”主要指什么? A. 两座山峰
B. 两个湖泊
C. 两个公园
D. 两个城市 -
诗人希望在什么时候再来游玩?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早春前 -
诗中提到的“梅桃”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希望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丰收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李白的《庐山谣》、杜甫的《春望》等,均以自然景色为主题。
- 诗词对比: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魏新河的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关注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诗词的魅力与解读》
- 《魏新河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