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时间: 2025-01-06 16:56:35

九月西湖天渐凉,枯荷半倒卧斜阳。

苏公堤上閒行过,何处飘来丹桂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西湖天渐凉,
枯荷半倒卧斜阳。
苏公堤上閒行过,
何处飘来丹桂香。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的西湖,天气渐渐变凉,
枯黄的荷花半倒着,躺在斜阳下。
我在苏公堤上悠闲地走过,
不知何处飘来阵阵桂花香。

注释:

  • 九月:指农历九月,此时正值秋季。
  • 西湖:浙江省杭州市著名的风景区,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闻名。
  • 渐凉:天气逐渐变凉,暗示秋天的来临。
  • 枯荷:指已经枯萎的荷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斜阳:夕阳,光线倾斜,营造出温柔的氛围。
  • 苏公堤:苏堤,因苏东坡而得名,是西湖的一条著名堤岸,风景如画。
  • 闲行过:悠闲地走过,表现出一种轻松的心态。
  • 丹桂香:指桂花的香气,桂花在秋季开花,香气浓郁。

典故解析:

  • 苏公:指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西湖治理方面有很大贡献,因此苏堤以他命名。
  • 桂花:象征着丰收和美好,桂花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秋天的标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锦堂,近代诗人,生平无多确切记载,主要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而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初秋,诗人漫步西湖,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开头的“九月西湖天渐凉”直接点明了季节的变换,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受。接着“枯荷半倒卧斜阳”,描绘了秋天的西湖,荷花枯萎,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凋零,但同时也表现出秋日斜阳的温暖,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苏公堤上漫步,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心情愉悦。最后“何处飘来丹桂香”不仅引入了桂花的香气,增强了诗的感官体验,也暗示了诗人在此时此刻感受到的美好。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诗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九月西湖天渐凉”:引入时间与地点,描述初秋的凉意。
    2. “枯荷半倒卧斜阳”:通过荷花的枯萎,表现时间的流逝,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3. “苏公堤上闲行过”:描绘诗人的悠闲状态,体现了对生活的享受。
    4. “何处飘来丹桂香”:以桂花香的意象结尾,留下对美好事物的思考和留恋。
  • 修辞手法

    • 比喻:枯荷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 拟人:让自然景象如荷花和阳光展现出生命感。
    • 对仗:四句之间形成一定的对称与和谐。
  • 主题思想:诗作描绘了西湖的秋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着美丽和宁静的自然环境。
  • 枯荷: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斜阳:象征着温暖和希望,也暗示着夕阳西下,寓意人生的某种阶段。
  • 丹桂香:象征着丰收和美好,勾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苏公堤”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苏东坡
    D. 白居易

  3. “何处飘来丹桂香”中的“丹桂”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桃花
    B. 玫瑰
    C. 桂花
    D. 荷花

答案

  1. C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罗锦堂的《西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西湖》更侧重于描绘特定的景观和季节变化,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注重于离别的感伤与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