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年不到西湖上,
今日来游春较迟。
芳草乍随幽兴发,
白云应结素心知。
两高胜迹几经主,
万朵梅花可为谁。
妒杀山光与水色,
销魂多在夕阳时。
白话文翻译:
十年没有到过西湖,今天来游玩春天的景色稍显迟了些。芳草忽然间勾起了我的幽兴,白云似乎理解我的素心。两座高峰的胜迹经过多少主人,万朵梅花又是为了谁绽放?山光与水色相互妒忌,最让人销魂的时刻多是在夕阳的映照之下。
注释:
- 十年不到:十年没有来。
- 游春:游玩春天的美景。
- 芳草:美丽的草地。
- 幽兴:幽静的兴致。
- 素心:纯洁的心情。
- 胜迹:名胜古迹。
- 妒杀:妒忌得令人心痛。
- 销魂:令人陶醉,神魂颠倒。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不衰。
- 梅花:象征高洁和坚韧,常被文人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廷用是明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久未造访西湖之后,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怀念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湖春天的独特魅力。诗人以“十年不到”开篇,表达了对西湖的久别重逢之情,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怀。随后的“芳草乍随幽兴发”,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令人心生愉悦。诗中对“白云”的描写,突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鸣。接下来的两句“两高胜迹几经主,万朵梅花可为谁”,则引发了对历史和美的思考,似乎在问梅花的美丽是为谁而绽放,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最后两句“妒杀山光与水色,销魂多在夕阳时”,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夕阳下的景象更显得迷人,但也让人感到瞬息万变的无常与遗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年不到西湖上”:表达了与西湖的久别,带有一丝感伤。
- “今日来游春较迟”:说明虽然来了,但时间已晚,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芳草乍随幽兴发”:春草的美丽勾起了诗人的幽兴,表现了自然对人的影响。
- “白云应结素心知”:白云似乎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表现人与自然的共鸣。
- “两高胜迹几经主”:提到高峰的名胜,暗示历史的变迁与沧桑。
- “万朵梅花可为谁”:梅花的美丽引发思考,它的意义在于谁来欣赏。
- “妒杀山光与水色”:山水相互妒忌,表现自然的美丽与情感。
- “销魂多在夕阳时”:夕阳时分最为迷人,也最让人感到伤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光与水色比作有情感的对象,表达自然的灵动。
- 对仗:如“芳草乍随幽兴发,白云应结素心知”,展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西湖的春天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美丽与思念。
- 芳草:代表春天的生机。
- 白云:象征自然与心灵的交融。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夕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深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多久没有到过西湖? A. 五年
B. 十年
C. 二十年
D. 三年 -
诗中提到的“妒杀”是指什么? A. 对爱情的妒忌
B. 对山水美丽的妒忌
C. 对朋友的妒忌
D. 对时间的妒忌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将黄廷用的《西湖》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但《西湖》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而《庐山谣》则展现了壮阔的气势。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精选》
- 《明代诗人黄廷用研究》
- 《西湖文化与诗词》